抗战直播

让我们与抗战中的国人一起经历每一个日日夜夜,感受他们曾经的屈辱与绝望,感受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0%

  • 1937年7月10日快讯: 10日蒋介石在庐山写道:我军已开始北进,彼或于明日停战乎?中国已经到了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

  • @微博小秘书 这条:1937年7月10日快讯: 据悉宋哲元已下令拆除北平以及北平周围构筑的防御工事,公开声明谢绝北平以及全国各地的捐款。为何被删?

  • 1937年7月10日快讯:7月10日,日军提出29军向日军道歉,卢沟桥、宛平县和龙王庙地区不得驻扎中国军队等无理要求。

  • 1937年7月10日快讯:目前实际行使二九军军长职责的张自忠亲自打电话给前线的何基沣旅长,劝其“当兵不愁没有仗打,但不要为个人打仗”,意指不要为了个人当英雄出风头影响和平解决事件。何旅长不服,声称:“现在的情况不是我们要打日本人,而是日本人要打我们。”

  • 1937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日本递交书面抗议,要求日本政府令华北肇事日军立即撤回原地。日军向中国当局提出停战撤军四项要求,并与中方进行“和平谈判”。

  • 1937年7月10日,日本天皇召开内阁会议,日军参谋本部提出用兵规模:(1)动员15个师团;(2)发动军需动员准备量的半数;(3)作战地区为黄河以北,根据情况包括上海方面;(4)作战期限为半年;(5)战费为55亿日元。

  • 1937年7月10日快讯:据悉宋哲元、张自忠等人对蒋介石强硬态度和举措均不以为然,对蒋的指示多数情况下不予置理或阳奉阴违,谋和方面我行我素。

  • 1937年7月10日快讯:9日,日本陆军部提出的增兵华北计划被临时内阁会议否决,临时内阁会议认为华北时态不宜扩大,应以对苏作战为要义。要求中国方面道歉,处罚当事人,中国军队撤退,并且发电报给天津驻屯军,要求他们从丰台撤退到丰县,勿使冲突扩大。但天津的牟田口廉也联队未遵守命令。

  • 1937年7月10日快讯:10日,蒋介石又发电报给宋哲元,告诉他,守土要具“决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诈之惯伎,务期不丧丝毫主权之原则”。还要求宋哲元赶紧构筑工事.

  • 1937年7月10日快讯:敌《北支事变画报》-图为筒井部队长用手指着北支事变(芦沟桥事变)发端地的龙王庙。

  • 分享图片

  • 1937年7月9日,海军中央部命令正在台湾演习的第3舰队返回中国上海原来的防地准备作战。参谋本部第1部第3课作战班大部分人员彻夜待命,于今晨拟出了《处理华北时局纲要》。其方针是:“力求事件限于平津一带,迅速确保该地区,求其安定。”

  • 1937年7月9日,蒋介石日记:一、乘此次冲突之机,对倭可否进一步要求其撤退丰台之倭兵,或取消冀东伪组织,二、归宋负责解决,三、倭对宋有否进一步之要求,四、令宋乘机与倭折冲见面,五、积极运兵北进备战

  • 1937年7月9日快讯:敌《北支事变画报》-7月9日夜,果断实施偷袭行动后返回阵地高呼万岁的某部队。”“万岁”

  • 1937年7月9日快讯:还在山东乐陵老家休养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没有遵命离乡,并回电蒋介石,希望以谈判求得和平解决

  • 1937年7月9日快讯:蒋介石向全国各行营、绥署及各省市发出密电,要求“全国各地方、各部队仍应切实准备,勿稍疏懈,以防万一,是为至要向”,此密电实际上就是对全国、全军的动员令

  • 1937年7月9日快讯:目前中日交战双方开始进入谈判,主要围绕“相关地区撤军”,“今后的治安保障”,“中方对挑起事端道歉”以及“取缔当地抗日活动”展开讨论。

  • 1937年7月9日快讯:至7月9日凌晨2点左右,中日双方互有射击,但并无重大冲突。7月9日凌晨2点,交战双方对“日军占领永定河东岸,中方占领永定河西岸,日方撤走交战军队”达成一致,开始撤军,直到当日12时20分撤军完毕。

  • 1937年7月9日快讯:中共将领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等代表全体红军打电报给蒋介石:’’全体红军愿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与日冦决一死战!’’

  • 1937年7月9日快讯:据悉7月9日晨,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与日本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达成了三项口头协议:一、双方立即停止射击;二、日军撤退到丰台,29军撤向卢沟桥以西;三、城内防务由保安队接防,人数限制在300人之内。

  • 1937年7月9日申报

  • 1937年7月9日讯:《申报》3版登载了《日军炮轰宛平县城》一文:华北形势突变 ,日军炮轰宛平县,两度冲突,伤亡者颇众,入晚又闻炮声。双方对峙中日竟要求我方军队撤退 ,我驻军坚决表示愿与芦沟桥共存亡,津戒严,秦德纯等商议应付方法至深夜未散。

  • 1937年7月9日:天津益世报报道七七事变

  • 1937年7月8日讯:29军副军长秦德纯:“保卫领土是军人天职,对外战争是我军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 @鬯枫

  • 1937年7月8日快讯:1937年7月初,周恩来应蒋介石之邀从延安出发,赴庐山会商抗日事宜。与博古、林伯渠于7月7日晚飞到上海,于今日至庐山面见蒋介石。

  • 1937年7月8日讯:胡适正往参加庐山谈话会途中 ,眼见抗日全国民众抗日情绪高涨,意识到自己一直存有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中日问题的想法很难被接受了。

  • 1937年7月8日快讯:北平城门未关,去天津、保定、张家口的火车照常通行。粮食、蔬菜、煤炭等物价并未波动。一切市政依然运转正常。百姓们和官员皆认为此冲突乃局部冲突,不至引发大战。

  • 1937年7月8日快讯:西安事变之主要人物杨虎城已得知七七事变消息热望回国抗战,他自我埋怨“为啥你还出国?前后只差7天。7天,你就把战事等上了。7天,你就可以请缨带兵到卢沟桥畔了,7天,你就可以表明谁是真心抗日,谁是软骨头了。迟钝,可怕的迟钝!”

  • 1937年7月8日快讯:据悉,蒋介石已向二十九军军下了决战的电令“守土应具决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精神应付;至谈判,成须防其奸狡之惯技,务其不丧丝毫主权为原则。”,“决死决战之决心”的3个“决”字精神,显示了抗战之决绝不二。

  • 1937年7月8日快讯:29军37师110旅219团三营营长金振中直接指挥十连官兵如猛虎下山,先驱逐瓦窑车站之敌,他们高喊着“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杀向敌群,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夺回了车站。

  • 1937年7月8日快讯:中华民国外交部于当日下午6时30分向日本使馆提出抗议,并保留一切合法要求;

  • 1937年7月8日快讯:29军37师110旅219团团长吉星文正组织敢死队,坚守卢沟桥。在他的号召下,官兵抗日情绪十分高涨。吉星文亲自挑选出150名精干人员,敢死队每人带步枪1支,手榴弹两枚,大刀1把,准备出击。

  • 1937年7月8日中央社电:芦沟桥演习之日兵一中队、约六百余人、于七日晚十二时许、突向二十九军驻芦步兵射击、双方遂即开始接触、至八日晨四时许始停止、双方互有死伤、芦沟桥车站暨附近所有煤厂、俱被日军占领、宛平县城亦被日军包围、刻二十九军驻芦部队、仍在永定河与彼方对峙中。

  • 1937年7月8日:日本关东军得到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后,于今晨召开了会议,认为“乘此时机应对冀察给予一击”,即向日军参谋本部报告:“鉴于华北形势,已以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主力及航空兵一部作好立即出动的准备”,同时派参谋进关与“中国驻屯军”联系,陈述强硬意见。

  • 1937年7月8日快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电报蒋介石:“敬恳严令二十九军奋勇抵抗,并本三中全会御亡抗战之旨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 1937年7月8日下午4时,第29军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向何应钦电报了卢沟桥事变情况,并表示态度说:“刻下彼方要求须我军撤出卢沟桥城外,方免事态扩大。但我方以国家领土主权所关,未便轻易放弃,现仍在对峙中;倘对方一再压迫,为正当防卫计,不得不与竭力周旋。”

  • 1937年7月8日讯: 29军37师110旅旅长何基沣:“挥师血战,死守宛平。中国人不是好欺侮的!中国的军队也不是好惹的!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让人践踏!”

  • 1937年7月8日专电:日军向芦沟桥宛平县城、自今晨五时半起、开炮百余发、芦沟桥被炮炸断、我军死伤五十余名、七时三刻、日方因与我方谈判和平解决办法、入休战状态、要求我驻芦沟桥军队撤退、我方严拒。

  • 1937年7月8日专电:日军昨夜向宛平县城及芦沟桥开炮轰击、嗣经双方派员调查交涉、迄傍午尚未解决、今晨九时后、炮声停止、枪声仍连续未断、

  • 1937年7月8日讯: 29军37师师长冯治安:“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寸土都不许退,可采取武力自卫及断然处置。国家存亡在此一举,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

  • 8日交战的日军主力为日本“中国驻屯军”,据日方数字在5700余人,其下辖两个联队及一个炮兵联队,此外,还包括直属战斗队、骑兵队、工兵队等。而日军的一个标准联队大约3800人,辖一个指挥部,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一个通信中队,一个运输队。因此,据当时《申报》的调查,其兵力达1.4万人。

  • 1937年7月8日讯:7月7日晚11时43分,在宛平附近演习之日军声称士兵走失,要求进入我宛平城搜查。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已违背国际公法,至于进城搜查,实乃无理要求。我宛平守军断然予以拒绝,后双方开始激烈交火,双方死伤情况未明。

  • 朝日新闻1937年7月8日快讯:特派员常安:“驱车赶往距北平城外西南11英里日支两国军队交火的芦沟桥过程中,距离越近,枪炮声就越发激烈地传到耳朵里。行进约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到达了平汉线的陆… 网页链接 (使用新浪长微博工具发布 网页链接)

  • 1937年7月8日讯:张澜得知卢沟桥事变消息,向《新民报》投寄了气势雄浑的诗作,云:华北鲸吞谋久蓄,亚东狮吼睡初醒。 寇来便合迎头击,直捣黄龙痛饮倾。“塘沽”“何梅”两协定,丧权忍辱祸遗今。 此时抗战须先决,万骑平郊寇已深。雄才救国经尝胆,童子为殇愿执戈。民族复兴堪自信,终须还我旧山河。

  • 1937年7月8日讯:《大公报》消息法院判定沈钧儒等7人“危害民国”,但证据尚未调查完备,尚有继续羁押之必要,依刑事诉讼法规定,将该被告羁押期间自本年7月5日起延长两月。今日,宋庆龄与“七君子”一道,提出“羁押为时已久,请求迅予审判”,若无罪,应予释放,以利抗日。

  • 1937年7月8日快讯:正在重庆召开的川康军整军会议上,与会将领同仇敌忾,纷纷高吼:“我们愿率所部,参加对日作战!” ,整军会议重要目的是削弱川军势力,受到川军抵制。在宛平事变消息传来后,各方迅速达成一致。主持会议的何应钦已蒙蒋介石电招回南京主持军事会议。

  • 1937年7月8日快讯:蒋介石致电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 1937年7月8日快讯:中国共产党新华社通电:《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 1937年7月8日快讯:早上在牯岭召开会议的中国军政最高统帅蒋介石,已经接到报告宛平事变经过。蒋介石表情惊讶,陷入沉思,表现出焦虑、矛盾、痛苦、犹豫之神情。

  • 1937年7月8日快讯:庐山暑期军官训练团今早的升旗仪式上,陈诚宣告诸学员:“7月7日晚日军已借口向我卢沟桥发动军事进攻,我守军寸土不让,战斗激烈,我辈军人,只有马革裹尸,为国牺牲,来保卫祖国。”

  • 1937年7月8日快讯:据可靠消息,华北驻屯之日军昨夜与国民革命军第29军在宛平城外发生交火,二十九军军部未证实此消息。

  • 1937年7月8日#凌晨3点20开始的枪声,一直持续至7点50分左右才停下来。秦德纯曾叮嘱吉星文团长:日军未射击前,我方不先射击,待他们射击而接近我最有效射程距离内,以“快放”、“齐放”猛烈射击。交战之初,日军伤亡颇重。

  • 1937年7月8日#今井武夫:目睹这一幕,我已预感到这个命令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电话那一头的一木清直似乎也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又不放心地叮问一句:“是可以开枪吗?”接着又慎重地说:“既是这样,事关重大,请对一下时间吧!”上午4时23分。”这个时间就这样定格在历史上。

  • 1937年7月8日#大队长一木清直从前线打来电话,特地要求联队长牟田口廉亲自接电话。牟田口廉也斩钉截铁地说:“被敌攻击,当然还击!”然后“他避开话筒,独自嘀咕着:‘受敌攻击,不知所措,还等指示,天下哪有这样的军人?’

  • 1937年7月8日#(日军)至距离约百米时,竟发炮鸣枪,冲锋前进,于是事件之冲突,遂即开始。”当日军向城内开枪时,中方起初还以为仍是演习,“及见其愈迫愈近,有意挑衅,始知系抢夺县城,当即起而应付,为正当防卫计,予以还击”。见遭到抵抗,日军用小钢炮和小过山炮轰击,以掩护步兵前进。

  • 1937年7月8日#吉星文当即回答:“请长官放心,吾团全体官兵已经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誓与宛平城共存亡,卢沟桥不是吾人坟墓就是敌人坟墓。”

  • 1937年7月8日#秦德纯当即向守卫卢沟桥的219团团长吉星文指示:“保卫领土是军人天职,对外战争是我军人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

  • 1937年7月8日#凌晨3点30分,秦德纯又接到电话,电话是团长吉星文打来的,他报告:“约有日军步兵一营,附山炮四门及枪关枪一连,正由丰台向卢沟桥前进。我方已将城防布置妥当。”大约10分钟前,一直密切关注对方动态的中国士兵突然发现,日军散开成为散兵线,以宛平县城为目标,向西急进。

  • 1937年7月8日#凌晨2点,电话再一次响起。秦德纯得知日方对他的答复不满意,强要派队进城检查,否则就包围宛平。所以闻听此讯后的秦德纯连忙电话联系冯治安师长和吉星文团长,要他们严密戒备,做好应战准备。正在保定的冯治安师长,马上起程赶回北平。

  • 1937年7月8日#今井武夫:凌晨1点左右,我跑到隔壁的联队本部,看到,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以及主要军官们,个个身穿整齐军装,围在办公室中央的一张长方形桌子旁。

  • 1937年7月8日#松井太久郎要求进入宛平搜查,遭到断然拒绝,协商后决定第一步先由中日两方面派员同往宛平城调查,等调查情况明了后再商谈处理办法。中日双方各出三人,分乘两辆车驶向宛平城方向。这时王冷斋得到报告:驻丰台日军一大队约500多人并炮6门,由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向卢沟桥出发,事态严重。

  • 1937年7月8日#放下电话,秦德纯又立即打电话找宛平县长王冷斋交代。王冷斋立即离开南长街的家,奉命来到日本特务机关部松井太久郎那里交涉。在此之前,他令宛平城里驻军营长金振中查询此事,还让警察各处搜索,也没有发现所谓失踪士兵。

  • 1937年7月7日#秦德纯回答: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已违背国际公法,不得进城检查。不过为了避免激化,秦德纯还是缓和了一下提议:等天亮后,让本地军警代为寻找。如果发现日本士兵,即行送还。

  • 1937年7月7日#电话是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主任魏宗瀚和负责对日交涉的专员林耕宇打来的。他们告诉秦德纯,日方在今晚的军事演习中发现丢了一名士兵,日方以此为由要进城搜查。

  • 1937年7月7日#23点40分:刚与胡适、傅斯年等人告别回来的北平市长秦德纯尚未来得及好好休息,便被电话惊起。

  • 1937年7月7日#清水节郎:22时40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阵枪响令我紧张起来,我发现少了一名士兵,有人称看见这名士兵进了宛平县城。我立即向大队长一木清直报告,一木清直又报告给了联队长牟田口廉也。之后,一木清直率一个中队士兵直赴现场。

  • 1937年7月7日#目前的北平已处于日军的三面包围中:东有日本扶植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日本天津驻屯军,北有关东军驻扎在热河的重兵进行策应,西北有日本控制下的李守信、王英等伪武装,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有第29军驻防。这样,宛平城便成了北平的唯一门户。

  • 1937年7月7日#“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没有月光。星空下,可以隐约看到远处宛平的城墙和附近不时移动的中国士兵的影子。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清水节郎,驻丰台日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中队长

  • 1937年7月7日#1937年5月,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James Bertram)从华北出发到日本,临行前,曾担任蒋介石政治顾问的著名的中国通欧文·拉铁摩尔,有些忧心忡忡地对贝特兰说:“这太像1931年了,太平静了,平静得不能让我们放心,我们怕又要见到一个‘九一八’!”

  • 1937年7月7日#著名记者曹聚仁(曹景行之父):二十六年(1937年)春天,华北局势忽而非常平静。很难相信那些和平的日子是真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转变。1937年2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基本确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政策。

  • 1937年7月7日#两年前秦德纯曾被蒋介石召见到庐山。蒋介石告诉秦德纯,日本眼下的侵略目标是在华北,“但我国统一未久,国防准备尚未完成,未便即时与日本全面作战”,因此把维持华北的重责交给宋哲元。希望宋哲元“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以便中央迅速完成国防”。

  • 1937年7月7日#19时30分据称日本军人目前在卢沟桥以北地区演习。演习主要内容是:“从龙王庙附近到东面的大瓦窑,向敌人主阵地前进,利用夜幕接近敌人,然后黎明时进行突击。”部分军官和假想敌旋即到东面活动。天完全黑下来后,清水节郎中队长率600名官兵向假想敌所在的东方移动。

  • (续)今井武夫矢口否认,然后追问石友三消息来源,石友三不肯透露,扔下一句话:“即使日华两军果真发生全面战争的话,驻在北平北郊黄寺的我的部下,对日军是不怀战意的,所以请你务必尽力不叫日军攻打他们。”未久就告辞而去。

  • 1937年7月7日#昨日,日本驻北平领馆武官今井武夫受邀出席前国务总理靳云鹏秘书陈子庚的家宴。陈子庚的家在鼓楼附近。时任冀北保安总司令的石友三不请自来。他见到今井武夫劈头就问:“武官!日华两军今天下午15点左右在卢沟桥发生冲突,目前正在交战,武官知道这情况吗?”(待续)

  • 1937年7月7日#今晚北平市市长秦德纯(兼第29军副军长)将在在市政府邀请胡适、梅贻琦、张怀九、傅斯年等20多位北平文化界的人士,一方面报告局势之紧张,另一方面,也想听一听他们对局势的应对意见。此亦有践行之意,6月中旬,胡适等人接到蒋介石“庐山谈话会”的邀请,参加者均华北贤达人士。

  • #1937年7月7日#两年前,何应钦与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了《何梅协定》,内容是日方要求国民政府中央部队和宪兵撤出北平和河北省。条约签订后,中央军关麟征部第25师移驻洛阳,黄杰部移驻安徽。

  • 据传,负责庐山暑期军官训练团的陈诚昨天给训练团学员谈话中说:“现在我们到此来训练,也就是建国救国的训练,我们要建国救国,将来非同日本一战不可,换句话说,就是抗日训练。”看来大战临近了。

  • 日本驻华大使馆驻北平的陆军助理武官今井武夫:也许是因为前一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雨,1937年7月7日这一天的北平,“已是不堪忍受的酷热”。“寒暑表上的水银柱从大清早就直线上升,即使夜间也不轻易下降。”

  • 罗伯特·朗贝尔(Robert Lambel):(画报记者)“华北正在成为剧场”。他认为,日本是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进一步图谋而策划了所谓的“华北自治事件”,致“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000万的河北省东北部从中国政府脱离出来”这之后,2万名全副战争装备的日本士兵集结于“满洲”接壤河北的边境(待续)

  • 【1937.07.07】1931.9.18至今已经6年10个月了。近来驻扎在北平郊外西南丰台、长辛一带的日军调动频繁,演习不断……

  • 【本博简介】我们将以抗战八年史上的今天,以直播语境向大家展示这段峥嵘岁月。限于各项原因,本博所有涉及资料、观点难免错漏,希望博友不吝指正、补充。

  • 二十九军威震海内的大刀队

  • 伦敦新闻画报:扛着机枪的年轻日本士兵

  • 今天是1937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