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直播

让我们与抗战中的国人一起经历每一个日日夜夜,感受他们曾经的屈辱与绝望,感受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0%

  • 1937年7月20日快讯:日军猛攻北平宛平,战事激烈

  • 1937年7月20日快讯:日外务省发表声明:华北事态恶化原因,是由南京政府阻碍现地协议,派军北上造成的。

  • 1937年7月20日快讯:驻日大使许世英访外相。

  • 1937年7月20日快讯:张庆余与张视田率部在北平通县与日军交战,我军退至南苑,击毙日军1个中队

  • 1937年7月20日快讯:张自忠、刘振三率38师113旅在河北廓房与日军激战,两军形成对峙。

  • 7月20日,日军中国驻屯军所属部队已分别集结于密云、高丽营、天津和北平附近地区。

  • 1937年7月20日,毛泽东、张闻天等致电周恩来等,“日军进攻之形势已成,抗战有实现之可能”,“决定采取蒋不让步不再与之谈方针”。

  • 1937年7月20日快讯:日参事官两访外交部长王宠惠,提出华北问题由地方当局交涉。王答:必须由中央办理,双方应同时停止军事行动,撤退军队,我无时不盼和平解决

  • 1937年7月20日,赵侗在母亲(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的赵洪文国),的帮助下,武装起义准备就绪。赵侗率领吴新民、王新华、曹国士、刘凤吾以及高鹏、纪廷谢等24人在清华大学起出藏匿武器,分两路潜出北平城。

  • 1937年7月20日,宋哲元屈从日军的要求,于今日凌晨5时,命令在北平附近的第37师于当日开始在西苑集结,准备向保定地区撤退。今日起,宋哲元与张治中进行分工:张在天津仍与日军交涉和平,宋则在北平主持换防并积极实施有关条款。

  • 1937年7月20日快讯:20日蒋介石从江西庐山回南京

  • 1937年7月19日,蒋介石日记:“应战宣言既发,再不作倭寇回旋之想,一意应战矣。”

  • 1937年7月19日晚11时,张自忠、张允荣根据昨日议定的第二个现地解决协议,代表冀察和二十九军签署《天津解决协定》。

  • 1937年7月19日,宋哲元从天津返回北平。途经杨村西侧铁桥时,发现地雷。经查,是日军所为。因受日军指使布雷的中国人暗中将地雷引信拆除,才使宋哲元幸免于难。

  • 1937年7月19日快讯:宋哲元从天津返北平

  • 1937年7月19日快讯:外交部向日使馆送备忘录:双方定期停止军事调动,撤回原地,由外交途径解决

  • 1937年7月19日快讯:蒋介石告何应钦等:对日抗战,立意已定。

  • 1937年7月19日快讯:何应钦面告日武官:如日将新近增调河北的军队撤退,我也可作同样行动。

  • 1937年7月18日,张自忠抓住日本军部与华北驻屯军在此问题上的分歧为突破口,要求以更换部队的方式解决。经与桥本群反复谈判,达成了第二个现地解决协定:(一)彻底镇压共产党的策动;(二)对双方合作不适宜的职员,由冀察方面主动予以罢免;(待续)

  • 1937年7月18日,广西省教育局、广西省学联、南开大学学生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安徽省记者公会、芝加哥华侨抗敌救国会、甘肃拉卜楞保安司令1河北省保定院校馆联合会、昆明8商会、江苏省合作社、陇海铁道公会等团体发出电报要求政府派军抗敌。

  • 1937年7月18日电:18日下午1时,宋哲元携张自忠等五人与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会面,这是宋自乐陵老家到津后第一次与香月会见。(15日曾会面,系谬传)下午2时许会谈结束。

  • 1937年7月18日电:18日下午四时,日军又向我宛平城发动进攻,机枪扫射达半小时,我方死警察一人,保安队二人,伤十数人。

  • 1937年7月18日快讯:18日,东北留晋青年40余人参加抗日志愿军,今乘正太线出发,各界至车站相送者达3000人

  • 1937年7月18日快讯:日机扫射河北顺德、河南安阳一带列车

  • 1937年7月18日快讯:蒋介石电宋哲元:倭寇不重信义,勿受其欺。

  • 1937年7月18日申报广告赏析

  • 1937年7月18日电:17日,日军已占据津浦西站,用意不明。

  • 1937年7月18日快讯:宋哲元在北平接见教育界代表李书华,表示1.卢沟桥事件发生后,双方虽屡经接洽,但绝未签订任何条约2.二十九军决保全主权、不失寸土;3.希望教育界处以镇静态度;

  • 1937年7月18日

  • 1937年7月18日快讯:日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已前移至北平丰台

  • 1937年7月17日快讯:日武官向军政部面送文书:中国违反中日华北各项协议,派兵北上,日军当采适宜处置,一切事态应由我负责。

  • 1937年7月17日快讯: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发表“最后关头”演说:“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 1937年7月17日快讯:日方在北平东交民巷内瑞金大楼内密设电报接收机组,监听我方各机密机关电报,现有借华安饭店旗杆安装天线,被饭店方拒绝。

  • 1937年7月17日:上海文化活动:青年进行曲

  • 1937年7月17日快讯:日外务省回答外国记者质询,称派兵入华乃是依照早已确定的计划,目前仍与冀察进行谈判中

  • 1937年7月17日快讯:美英法对远东局势密切交换意见:罗斯福总统已经停止休假,英国政府准备进行调解;法国政府召见中日两国大使听取意见。

  • 1937年7月17日快讯:大井村日军连续三次以步枪对我军进行挑衅,至今日军未有撤退迹象

  • 1937年7月17日,国共第二次庐山谈判,中共提出,红军改编后平时可设政训处指挥,以朱德、彭德怀为正副主任,但战时不能不设指挥部,以资统率;蒋介石持即定有对红军“只可编其部队,而决不许其成立军部,或总指挥部”的方针,拒不让步。第二次庐山谈判匆匆结束。

  • 1937年7月1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外交部送交一份照会,公然指责中国政府在自己的国土上调兵遣将,形成对日本的挑衅。

  • 1937年7月17日上午,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演说:《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蒋中正 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 网页链接 (使用新浪长微博工具发布 网页链接)

  • 1937年7月17日快讯:17日,何应钦电宋哲元等:日军大举出兵,准备攻占北平,望勿为政治谈判所误,应作军事准备,在北平、南苑、宛平集结兵力,构筑工事,作持久抵抗之计

  • 1937年7月17日快讯:17日,秦德纯等电沪辟谣,称冀察绝不承认日本的要求。

  • 1937年7月17日快讯:17日,时局前途虽然尚无把握,但北平局势已渐趋正常,平津火车已经开通,戒严虽未解除,但已成官样文章。北平人士正亟待天津和平谈判结果和南京的最终意见。

  • 1937年7月17日快讯:日政府征用商轮三十一艘,运送五个师团近十万人来华,其中两个师团已开赴平津前线,其余三个师团正于朝鲜待命。

  • 1937年7月17日快讯:上海卡尔登大戏院正在上演“慷慨激昂的民族革命历史名剧——《太平天国》,并谨此此剧献给正在为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战士们”——《申报》

  • 1937年7月17日快讯:孔部长电徐堪,邀各界领袖谈话:申明“如有不知爱国只图私利,政府自有严厉处置办法”

  • 1937年7月17日电:上海商联会正募集资金汇往前线,慰劳将士

  • 1937年7月17日电:17日,53军万福麟部1师进驻北平房山琉璃河,32军商震部正向河北石家庄集中。

  • 1937年7月16日,日陆军省提出下列强硬方案:(一)以七月十九日作为期限,履行协定。最低条件:1.宋哲元正式道歉;2.师长冯治安免职,作为对负责人的惩罚;3.撤退八宝山附近的中国军队;4.改订十一日决定的解决条件,要求宋哲元签字。

  • 1937年7月16日,国军统帅部进行卢沟桥事变第六次会报,唐生智提出:“现在最宜考虑者,如宋被奸人包围,签字撤兵,廿九军内部分化,中央如何办理。”程潜当即表态,中央应严申纲纪。

  • 1937年7月16日,四川将领刘湘、潘文华等以为“在此国难当前,正我辈捍卫国家、报效领袖之时”,通电各省,“主张于委座整个计划之下,同德一心,共同御侮”,将四川部队按军委会的“整军方案,赶速改编,以期适于抗敌之用。十师之数,决当遵办,川省应负责任,不惟不敢迟误,且思竭尽力多所贡献。”

  • 1937年7月16日快讯:美、英分别对日照会,劝告勿扩大华北纠纷

  • 1937年7月16日快讯:驻日大使许世英离上海返任。

  • 1937年7月16日快讯:宋哲元开始与日在天津正式谈判。

  • 1937年7月16日快讯:美国务卿声明并照会各国,申述美国对国际局势态度,主张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内政,遵守条约

  • 1937年7月16日快讯:中华民国外交部 致美、英、法、意、德、苏6国备忘录:日军侵犯华北,破坏我主权,违背《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及《国联盟约》,如听其自便,不仅扰乱东亚和平,并将影响世界其它各处,我将全力保卫疆土与国家尊荣,也准备以和平方法与日解决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