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4日讯:国民政府任命顾维钧、郭泰祺、罗忠诒为中国出席国际军缩会议全权代表。
1933年3月4日讯:豫鄂皖三省“剿匪”总部制订《封锁“匪区”条例》,规定封锁物资为米、面、盐、家畜等食物,铜、铁、煤、汽油、电料等军用材料,以及中西药品等卫生材料。
1933年3月4日讯:蒋介石致电赣粤闽边区中路军总指挥陈诚,对第五十二、第五十九两师在黄陂、霍源的惨败“乃为本军未有之惨事”而“悲愤填膺”。声言惟有“杀尽赤匪,方足报复我军上下官兵之仇憾”,并指示为伤亡官兵颁发抚恤费五万元。
1933年3月4日讯:日军第十四旅团由凌源出发,进占冷口。6日,晋军第三十二军商震部黄光华师将冷口夺回。
1933年3月4日讯:蒋介石为承德弃守致电张学良,指示“紧急处置,应以规定各部收容阵地与制止其后退,力图反攻,冀挽颓势”。
1933年3月4日讯:承德失陷。汤玉麟返承德后,与前方联络中断,是日早7时,复率部弃承德西逃。日军第八师团川原挺进队突破天朝山附近华军阵地,得汉奸提供承德空虚的情报,派先头部队于午时不费一弹扬长进入承德。汤逃跑途中遭日机跟踪轰炸,率残部于次日逃至丰宁。
1933年3月4日《申报》:北平息,秦皇岛电,石河前线日军昨突增千余名,系由绥中开来,日海军海空母舰载飞机已抵秦皇岛外海面候命,秦埠更紧张,日兵70余人,今午在东单一带雪水泥泞中演操。(3日专电)
1933年3月4日《申报》:北平息,热河今大雪骤寒,敌军多冻毙,平绥路张垣,南口及平汉路保定一带,均降大雪,于恩义勇军,在挑花吐一带冒雪截击日军,敌受创甚巨。(3日专电)
1933年3月4日《申报》:北平息,承德电,于旅已全部开抵叶柏寿防线,今晨一时与日军开始激战,同时太平房大营寺等处,均有激战,形势极紧张。(3日专电)
1933年3月4日《申报》:北平息,赤峰昨下午义勇军后退,极散漫,日军乘势跟追,经孙殿英亲率部抗拒,将敌击退,现仍在赤峰附近激战中。(3日专电)
1933年3月4日《申报》:北平息,承德电,新任第117师长翁照垣,率所部炮兵开抵凌源,翁亲赴凌源城外某地布置炮兵阵地,准备以重炮与敌抗战,翁部多十九路军之健将。(3日专电)
#长城抗战#1933年3月4日讯:日军第14旅团米山先遣队占领冷口,我29军先头部队37师109旅副旅长何基沣率部进抵长城口的建昌营,即遇到溃入冷口的东北军106师沈克部,遭日军追击轰炸,遂就地占领要隘,与日军形成对峙,并帮助106师收容溃兵。
#抗战影像#1933年3月4日,日军进占热河省会承德。远处城楼为昔日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大门。(照片刊载于日方出版的《大东亚战争写真史》)
#抗战影像#1933年(昭和8年)3月4日上午10点20分,入侵热河的日军部队开入承德城
1933年3月4日《申报》:北平息,凌源方面形势危急,我方已陆续增派援军,平泉至凌南九门口赤峰各地,防御工程,已准备完毕,赤峰敌我现正在建昌营子混战,凌源程国瑞逆部,及伪靖安队第二军均受挫损失甚重。平泉已为我后方军事重心,筑极坚固阵地,故赤峰凌源情势虽急,后方尚无可虑。(3日专电)
#热河抗战#1933年3月4日讯:今日拂晓,听闻日军迫近承德的消息,汤玉麟率幕僚和卫队逃离承德,遗弃辎重甚多,撤退中,参谋长李赞亭、索景斌逃入古北口,奔往北平。日军前锋一个仅128人的骑兵中队随即占领承德。
1933年3月4日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日军侵热发表宣言,指责国民党当局依然采取不抵抗政策,步步撤退,放弃开鲁、北票、朝阳,而把最大部分兵力用于进攻苏区。重申:“中华苏维埃政府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直接作战,愿意与一切真正抗日的军队订立作战协定。但对于一切侵犯苏区的军队与武装,将给以最严厉的打击。”
1933年03月03日
1933年3月3日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胡适多次发表反对“同盟”会章的言论,对“同盟”作毫无根据的攻击,且拒绝公开更正,将胡开除出盟。
1933年3月3日讯:国民政府令免钮永建铨叙部长职,遗缺由林翔继任。
1933年3月3日讯:日军第八师团长西义一抵凌源,下午下令挺进队在六沟以西地区作攻承德准备;令第二先遣队5日从凌源出发,向承德以东地区前进;混成第十四旅团沿凌源——平泉——喜峰口大道前进,尽量把住从洪山口到清河沿长城主要关口;余部由铃木少将指挥尽快向承德推进。当晚,挺进队进入六沟。
1933年3月3日讯:蒋介石通令江西“剿匪”部队悬赏缉拿红军领袖。令称:“缉获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政委周恩来者,赏洋二十万元”,对其他各将领,亦均订有不同赏格。
1933年3月3日讯:日第八师团挺进队由凌源乘车趋平泉,途中猛袭万福麟部溃兵,是日占平泉。同日,第六师团左纵队入建平。
1933年3月3日讯:下午,汤玉麟率特务队、工辎营千余人放弃承德西逃,行至离承德30里处,得悉平泉尚未被日军占领,复率部回承德。
1933年3月3日《申报》:北平息,日军河原部队万余人昨由太平房攻叶柏寿,准备由该处向凌源进兵,某旅已奉命由凌南抽调兵力进攻河原部队,我第二集团主力军已集中某处。(2日专电)
1933年3月3日《申报》:北平息,凌源电,敌军部旅团铃木一部约6000余人,迭向我纱帽山进攻,均被击退,其迂回九门口偷渡明水塘门之敌谷畿一联队,亦经我丁旅在纱子哨击退,我军在纱帽山至腰沟一带新阵地极坚固,今晨一时后,日军又增加合野部队向我腰沟方面进击。我孙刘丁旅正与拼战中,作战极剧烈。(2日中专电)
#抗战影像#1933年3月3日《申报》刊登的热河地形图。
#抗战影像# 汤玉麟
1933年3月3日《申报》:凌源息,由凌源进攻承德之日军今午后4时半占据四道岭。(2日路透社电)
1933年3月3日《申报》:北平息,孙殿英今晚尚在赤峰指挥,1日电平报告,敌骑兵茂木部队1日乘我未集中前,突将建昌营子占领,当派一团兵力急进。1日晚与敌接触,我军奋勇猛击,当将敌军击退,夺回散水坡阵地,刻我给养缺乏,急盼接济。(2日专电)
#热河抗战#1933年3月3日讯:我张从云旅在青石峦高地与日军发生战斗,最初战斗尚平稳,但至晚间电话不通,汤部指挥陷于混乱状态。
1933年3月3日《申报》:北平息,热战紧急,日军长驱直入,已占热河二分之一土地,我军极愤慨,除张学良定日内往热河,亲行指挥作战外,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现均在最前线,指挥作战,士气极激昂,朱庆润拟即赴热河指挥各路义勇军共起抗敌。(2日专电)
#热河抗战#1933年3月3日讯:日军攻占凌源后,除以一部包围叶柏寿地区我军外,主力攻向平泉,万福麟所辖黑龙江省29旅和30旅受日军打击,全线动摇,未按计划撤往承德,而是放弃平泉后,仓皇撤入喜峰口,承德仅余汤玉麟的特务队,形同空城,汤玉麟急调张从云旅扼守承德东部十余里的青石峦高地。
1933年3月3日讯:蒋介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内政部长黄绍竑及国民党中委李烈钧往北平,应付华北局势,并作取代张学良兵权之准备。5日,何、黄等抵平。黄旋任北平军分会参谋长。
1933年3月3日讯:胡适、丁文江、翁文灏联名密电蒋介石,略称:“热河危急,决非汉卿(张学良字汉卿)所能支持,不战再失一省,中央必难逃责”,要求蒋即日北上指挥。翌日,蒋复电“即日北上”。
1933年03月02日
1933年3月2日讯:驻国联代表颜惠庆、顾维钧、郭泰祺以政府抗日态度踌躇,对国联抱依赖心理,联名呈请辞职。旋经复电慰留,打消辞意。
1933年3月2日讯:北平军分会任命北上抗日的第十九路军将领、青年党人翁照垣为东北陆军第一一七师(由青年党人组织的东北义勇军独立第八梯队改编)师长。4日,复任为华侨救国军总指挥。
1933年3月2日讯:原救国军吴义成部在东宁地区组织了包括张裕亭、鲍老五、朱半拉子、李三侠等各股救国军、山林队共约2000人的队伍,策划攻击三岔口。
1933年3月2日讯:蒋介石在南昌召见第二军军长兼长江水警总局局长蒋鼎文与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安排蒋部入赣及徐部北上问题。
#热河抗战#1933年3月2日讯:日军续攻林东,崔兴武率部队投敌。(此后,崔兴武被日军逼迫将部队交给李守信,被迫下野,后于1946年冬被我人民解放军击毙于阜新境内)
1933年3月2日讯:外交部照会日驻华公使有吉明,对“日本政府不顾世界公议与中国政府迭次去文”,反而调集大批军队侵犯热河再提严重抗议。
1933年3月2日讯:武藤令第六师团占赤峰后以一部向围场、隆化方面作战,令混成第三十三旅团确保清河沿以东长城主要关口,策应第八师团主力攻承德。翌日,武藤抵锦州,设置司令部指挥各线作战。4日令将第三十三旅团增加给第八师团指挥。
1933年3月2日讯:虎林县伪警察中队长高禹山在虎林成立东北国民救国军,占领虎林,此后部队及家属发展到5000~6000人。
1933年3月2日讯:赤峰失陷。日茂木骑兵旅团纠合伪军共四五百人从下洼奔赤峰,1日晚开始在赤峰东面高地进攻,被孙殿英部击退。是日,日增兵分向东南、东北再攻,日机十余架配合轰炸。孙率所部丁旅三个团抵抗,一度夺回东北建昌营子等五六个村镇,旋在日军加强攻势下于下午弃守赤峰。日第六师团左、右纵队亦于当晚入赤峰城。孙殿英部在赤峰周围与日军周旋后转往围场。6日,孙电北平军分会称,该部毙敌四五百名,本身阵亡团长两员,伤营长以下军官19员,土兵伤亡170余名。
1933年3月2日讯:李延禄率救国游击军痛击日伪军,毙伤敌200余人,粉碎了敌对宁安八道河子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进攻。
#热河抗战#1933年3月2日讯:县长孙廷弼见全城即将尽毁,让赤峰农会会长宋子安力劝孙殿英撤退,孙殿英各部从西门突围,下午5时,日军进城,占领赤峰。
1933年3月2日讯:凌源失陷,承德危急。日军占叶柏寿、凌南后西犯凌源,混成第十四旅团米山先遣队配合攻击。守凌源万福麟部于兆麟师一度抵抗后向平泉撤退。驻平泉王永胜旅见前方溃退,随之弃平泉经宽城退往喜峰口。凌源遂陷。至是,朝阳、承德大道完全敞开。同日,张作相命汤玉麟在承德东黄土梁子布防,汤部官兵不从,要求先补发三个月军饷。张、汤认“大势已去”,汤扣留军用汽车及后援会汽车200余辆,由承德装私物运津;张作相于是晚将司令部从承德撤出,逃古北口。承德汉奸分子往前线迎日军。
1933年3月2日讯:第17军徐庭瑶部先头部队73旅抵北平,但73旅旅长杜聿明面见张学良不得。(后于次日会见张学良,只闻张学良说“东北军打得很好,日军吃了很大得亏,中央军来了更有办法”,此后亦未得到任何军情信息。)
1933年3月2日《申报》:东京讯,今日午后据锦州电称,川原旅团之支队,现由东北进逼凌源。续电,服部旅团之前锋,今日正午已过凌源东南28里之吴公府。(1日路透社电)
1933年3月2日讯:因前线战事不利,北平军分会令第三军团暨29军为确保冀北,对兴城、绥中方西面进之敌,迟其前进,进入山地,各个击破。
1933年3月2日《申报》:北平息,义勇军冯占海昨自乌丹电平称,我军宫长海、姚秉乾两部,27日在开鲁西南绥东县地方与日军接触,敌陆空联合并进,我宫姚两部分左右两翼分头痛击,敌方感受威胁,不得前进,我军复以猛烈炮火相加,敌终未得进展,27日晚仍在激战中。(1日专电)
1933年3月2日《申报》:北平息,昨敌用猛烈炮火攻犯大庙,至今晨始后退,大庙我军阵地被敌破坏甚巨。(1日专电)
#热河抗战#1933年3月2日讯:日军援兵到达,城外东沙坨子失守,以猛烈炮火轰击城内守军,第41军孙殿英部被迫全线撤入城内,日军兵临赤峰城下,从东门、北门、西门三个方向攻击,孙殿英亲自登上东门督战,誓于赤峰共存亡。
#抗战影像#1933年3月2日下午,侵华日军占领赤峰东城门后,正在欢呼庆祝。
#热河抗战#1933年3月2日讯:日军见久攻不克,以一部兵力绕过叶柏寿攻占凌源县城,守城的于兆麟旅一部退往平泉,叶柏寿阵地部队腹背受敌,伤亡过大。旅长于兆麟向张学良求援,即以驻守在凌源三十家子的黑龙江省第29旅王永盛所辖的684团向叶柏寿阵地增援。684团急行军13个小时,在叶柏寿左侧的朱碌科构筑阵地。
1933年3月2日《申报》:北平息,太平房三家子大庙一带日伪军,今晨向我阵地猛攻三四次,卒被我董福亭旅所击退,我方阵地巩固。(1日专电)
#抗战影像#1933年3月2日,日军第十六旅团长川原(照片中右二)率部攻占叶柏寿。(刊载于日方出版的《热河讨伐及热河情事》)
#热河抗战#1933年3月2日讯:日军骑兵第4旅团逼近赤峰城区,以飞机大炮猛烈轰击城区,市区大火弥漫,混乱到了极点,但孙殿英部117旅第三团仍在红庙子炮手营子一线苦战。
1933年3月2日《申报》:东京讯,服部主力旅团今晨拂晓加入米山支队,对北场营子作总攻击。(1日路透社电)
#热河抗战#1933年3月2日讯:敌骑兵联队攻入建昌营子,山水坡等地,117旅第二团猛烈反击,在东沙坨子梁底与日军僵持,今日凌晨,117旅第二团夜袭日军,杀敌百余,百姓烙饼送往前线,民众踊跃支援,冯占海部以所携火炮猛烈轰击各城门外敌军,战斗胶着。
#热河抗战#1933年3月2日讯:昨日,日军第8师团第16旅团在飞机9架,坦克30余辆的配合下开始进攻叶柏寿,日军总数约5000人,但遭到守军黑龙江省第30旅于兆麟部猛烈抵抗。激战6、7个小时,于兆麟部伤亡甚重,驻守叶柏寿的388团团长失踪,1连全部殉国,但阵地未被突破。
1933年3月2日《申报》:北平息,凌源电,今晨7时起,日军以米山支队为先锋,服部旅团为预备队,由石门嘴子大道突向药王庙猛进,并有日机12架掩护,日先头部队乘装甲车突进,我孙德荃旅迎头痛击,敌预备队陆续增加,我军因堑壕险要,颇占优势,日军伤亡甚多,孙德荃亲在阵地督战。(1日专电)
1933年3月2日《申报》:北平息,凌源敌军屡次攻纱帽山失利后,现于东南方山脚下构筑坚固工事,调集过山炮(注;旧时对山炮即轻型榴弹炮的称法)数十门,装设阵地内,向山后我防地内集中火力轰击,我军沿山构筑阵地极坚固。(1日专电,图文无关)
#抗战影像# 日本侵占山海关后,拍摄的中国军队被废弃的战壕
#抗战影像#1933年3月2日,日军占领赤峰前用侦察机航拍的赤峰街道全貌。
1933年03月01日
1933年3月1日讯:伪满设置伪宪法制度调查委员会。10日,溥仪任命该会委员人选。4月26日,开第一次常委会讨论“国体”、“政体”,因意见分歧,未得结果。
1933年3月1日讯:伪满在长春及各地庆祝“建国”周年纪念日,伪执政溥仪发表“教书”
1933年3月1日讯:伪满公布《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提出四条基本原则为:一、“以国民全体的利益为重”,“排除一部分阶级垄断利益之弊”。二、“综合发展各个经济部门”,“对重要经济部门加以国家统制”;三、“广求资本于世界范围,特别要吸取先进各国的技术、经验及其他文明,加以适当有效的利用”;四、“达到东亚经济的融合”,“把重点放在同日本的协调上,而愈益加强相互扶助”。
1933年3月1日讯:新疆维吾尔等族民众武装反抗金树仁斗争继续发展。是日,北疆阜康为起义民众占领,省军南路总指挥陈品修弃守达坂城。
1933年3月1日讯:全球华侨总公会在上海成立,通电海外华侨准备经济力量为抗日后援,并电请闽、桂、粤各军出师抗日。
1933年3月1日讯:原第六路军总指挥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方振武,为抗日由上海到山西介休、孝义一带联络旧部鲍刚、张人杰等成立抗日救国军。是日,方在介休通电就总指挥职,电称:“惟念国亡无日,不忍不尽匹夫有责之义,益以同志之敦促,部属之推情,友朋之责望,不揣谫陋,爰集我军于锦山,誓师援热,就任抗日救国军总指挥之职。”
1933年3月1日讯:蒋介石致电宋子文称:“热河战事惟有汉兄亲出督师,方能如计奏效。”提出张学良果赴热河,他“即可随时启行”。
1933年3月1日讯:日军铃木旅团川原部队从朝阳乘车急趋叶柏寿,骑兵队和第八师团主力亦一齐前进。守军董福亭部抗敌,后因第一营投敌,董部四散,日军乘虚直入,占叶柏寿。绥中日军占纱帽山后趋凌南,同日凌南陷。
1933年3月1日《申报》:北平息,承德电,董福亭旅27日奉急电令,反攻朝阳。董福亭晚八时,亲率所部二团手 枪队一营,赴太平房指挥督战,旋将太平房克服,当即分兵青沟大洼等地,从小道袭击朝阳两面,战事极激烈。(28日专电)
#抗战影像#1933年3月1日,在承德附近行进的日军川原部队。(照片刊载于日本出版的《热河讨伐及热河情事》)
1933年3月1日《申报》:北平息,赤峰电,汤玉麟因赤峰防务重要,特调某部增援,27日已到达,防务巩固,士气极旺,惟驻军粮食缺乏,盼后方民众接济,27日电朱庆润求援。(28日专电)
1933年3月1日《申报》:北平息,军界息,热河我军因开鲁赤峰间战线过长,故对开鲁朝阳等线,变更战略,集中兵力,再图反攻,现下洼大庙一带,已有激战。敌军拟倾全力下我赤峰建平凌源等处要隘,牵制我南路兵力抄袭其绥中后路之危险,我军依赤峰凌源附近天险,筑有极巩固防线,日军势不得逞,敌预定一周内在东北两路如不能得手时,则拟变更战略,向我石河战线挑衅,企图由滦东直捣承德,但石河我军云集,严阵以待,将来日军虽攻,亦难得利。(28日专电)
1933年3月1日讯:国民党中政会原则通过行政院制定之《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及施行办法。财政部发布命令,规定上海市面通用银两与银本位币换算率为规元七钱一分五厘合银币一元,并定3月10日起先从上海施行。同日,中央造币厂正式开铸银元。
1933年02月28日
1933年2月: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机关刊《艺术新闻》在上海创刊。
1933年2月:上海世界语协会成立。
1933年2月28日讯:行政院以经费困难,决定停止参加芝加哥博览会。实业部急电沪筹备委员会办理结束。3月3日,各厂商集议,决自动赴美参加,5日,正式成立出品人协会,作为民间组织参加。
1933年2月28日讯:行政院会议决定续拨北平军分会协饷100万元及上海市面通用银两与银币换算率自3月10日起施行案。
1933年2月28日讯:国民党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会联席会议,电勉张学良、汤玉麟“积极御侮”,表示“自当率领西南全体同志,各界民众,极力援助”。
1933年2月28日讯:日军第十四旅团攻击纱帽山附近阵地。守军利用防御工事及险要地形进行抵抗,但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全线退却。同日,日米山先遣队乘车向冷口急进;第六师团主力在下洼集结完毕,师团长坂本下攻赤峰令。
1933年2月28日讯:杨靖宇率领南满游击总队在磐石浅草沟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攻。
1933年2月28日《申报》:北平息,热河东北两路战事,昨夜仍激烈,北路日军乘雪由开鲁沿辽河直奔下窪,行至奈曼王府,为崔旅及冯占海部伏击,敌进退不得,死伤600余,余不敢续进。今晨冯占海部有向北推进形势,日军似另有新计划,天山正在混战,阜新由冯占海部扼守,阵线无多大变动,惟日机轰炸甚烈。(27日专电)
1933年2月28日《申报》:北平息,承德电,逆军丁强部第二旅长杨萨搏,率部二千余人,开到六家子反正,投王显庭部,服装枪械齐全。(27日专电)
#抗战影像#《热河血战画史》刊登在热河抗战前线参战的义勇军照片。
1933年2月28日《申报》:北平息,昨日白石咀门之一役,死伤甚众,据今日发表之官报称,日军在白石咀门一处,死伤者已达六百人。(27日路透社电)
1933年2月28日《申报》:北平息,凌南敌军为服部旅团及铃木旅团等,人数较前已减,似已抽调转趋朝阳一路。据董福亭报告,26日晚日军兵车三列抵口北营子,约5000人,27日晨已过朝阳西进,在朝阳西北大庙地方与我军激战。此路日军再窥建平,威逼赤峰,日军准备渡过热河沙漠之大批汽车已有多辆开到开鲁,试行困难,对渡沙漠攻赤峰计划,或将放弃。亦为现时由朝阳一带攻建平再窥赤峰之一因,连日日军作战计划,先攻凌南,又趋建平,似有分我战力阴谋,我方已严密应付。(27日专电,图文无关)
#热河抗战#1933年2月28日讯:日军第6师团前锋进逼赤峰东郊山水坡,赤峰保卫战打响,孙殿英在赤峰中学礼堂外检阅台做抗战演讲并进行誓师大会,117旅第二团以两个营的兵力前出赤峰东郊制高点,与敌形成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