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9日讯:中国地学会创始人张相文逝世。
1933年1月9日讯:前行政院长谭延闿陵墓、纪念堂举行落成礼,蒋介石、林森、于右任、宋子文等往祭。谭墓及纪念堂坐落于南京中山门外灵谷寺,1931年动工,建筑费20万元。
1933年1月9日讯:国民政府派胡世泽为出席国际劳工预备专家会议政府代表。
1933年1月9日讯:日军上年底大举进攻吉省义军,以第十师团为主力分三路向绥芬河、下城子、密山进犯。本月5日,竹本支队占绥芬河,园部支队占梨树镇。6日,密山支队占密山,吉林自卫军总司令李杜率部撤出密山转虎林。是日日军占虎林,李率卫队一旅退入苏联国境,余部由吉林国民救国军王德林部收容。
1933年1月9日讯:张学良、宋哲元、庞炳勋分别电复上海市商会、上海地方协会,表示对日坚决抵抗。
1933年1月9日讯:日关东军司令部密派伪满高等顾问、奉天特务机关长板垣征四郎往天津组设特务机关。16日,板垣在津与日天津驻屯军司令中村孝太郎谋划。
1933年1月9日《申报》:北平息,日军侵我榆关后,即派大批伪党协和会宣传员在榆,煽动民众组织地方民众政府,企图加入伪组织版图,以遂其侵略野心。(8日华联社电)
1933年1月9日《申报》:北平息,据秦皇岛消息,英舰福克斯通号之舰长泰勒少校,为该处英海军长官,兹为保护英侨生命财产计,已与中日双方司令密切接近,现希望经该员斡旋之力,双方或可开一会谈。(8日路透社电)
#抗战影像#一支日军部队在攻陷山海关(榆关)南门后,在被炮火损毁的城楼上欢呼庆贺。
1933年1月9日《申报》:临榆息,8日前线形势无变化,双方仍在石河隔岸对峙中。据由榆关城实地调查者云,榆日军兵力,现为铃木所属步兵第四旅团,及炮兵一联队。何柱国晨赴前方勘察阵地,并对士兵训话,晚回司令部,前线工事巩固,士气奋发。(8日专电)
1933年1月9日《申报》:北平息,锦西日军第八师团络绎开至榆关,7日夜榆关到日兵车二列,满装辎重子弹,运南海四炮台营房,铃木旅团长移驻城内二道街田中玉旧宅,下属炮兵联队在西关城上建筑炮台,城内难民大部绕南门外逃至秦皇岛。秦皇岛有日舰两艘,余均开往营口大连。(8日专电)
1933年1月9日讯:因遭敌围剿逼迫,李杜、邢占清、杨耀均等人率残部2000余人先后由虎林渡乌苏里江进入苏联境内。但周保中奉令率千余人在国境内坚持抗战。
1933年1月9日讯:汪精卫在德国柏林杜平根疗养院对记者发表谈话称:“中国目前不思与日本正式宣战”,“中国今日之地位,不足向日本宣战。”
1933年01月08日
1933年1月8日讯:上海协和医院开业。
1933年1月8日讯:川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电国民党中央请辞四川省政府主席兼职,表示愿率部出川抗日。
1933年1月8日讯:豫鄂皖三省“剿匪”总部令郝梦龄、戴民权、宋天才三师“会剿”豫南商城、固始、光山等县红军,限一月内肃清。
1933年1月8日讯:国联十九国特委会关于我东北问题之决议草案及说明书于上年12月15日通过后,经日本代表提出修正,要求将决议草案中邀请美、苏参加谈判一节及说明书中“对满洲现在政局维持而承认之,亦不能视为解决之道”等内容取消。十九国特委会认为调解既难生效,遂将原定1月16日以前保守秘密之上项决议草案及说明书提早于是日公布。
1933年1月8日讯:英驻华使馆代办由英驻天津领事馆安排,与河北省府主席于学忠晤面,提议解决榆关事件“仿照沪案成例,由英、美、法、意四国出任调人”。
1933年1月8日讯:日关东军与中国驻屯军决定《山海关事件处理方针及纲要》,规定将榆关事件“做为中国驻屯军执行任务上的一局部地区问题和以后用兵不受约束的原则处理”,以所谓张学良军妨害日驻屯军行动引起日军保护侨民的附带任务为处置基调,并要求张学良军今后不得向榆关一定距离以内“侵入”。责成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及第四旅团长和中方交涉。
1933年1月8日讯:日参谋本部开军事会议,部署侵热军事,决定派总务部长梅津美治郎赴天津传达。梅津当晚由东京启程,15日到津。
1933年1月8日讯:湖南学生抗日救国会电国民政府,要求出兵抗日。湖南人民抗日会、广东学生抗日会、上海市教育会、上海特别市民联合会、上海全浙公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平津各工会联合会、平绥路工会、福建民众救国会等民众团体亦先后电促国民政府、蒋介石出兵抗日。
1933年1月8日讯: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会长朱庆澜通电全国各报馆,号召海内外同胞输财效力,挽救危亡。同日,豫鄂皖边区“剿匪”总司令刘镇华电豫鄂皖三省“剿匪”总部,表示愿为御侮前驱。第二十二军军长谭道源、第五十师师长岳森、第十八师师长朱耀华在京谒蒋,请缨杀敌。
1933年1月8日《申报》:北平息,冯占海部义勇军骑兵千余名,由达家沟钱家店进攻木里图日军,连日打通路上有激战,同事章古台红坨子等处,义勇军蜂起,日由打虎山调第八师团五千余人往援,热边情势愈紧张。(7日专电)
#抗战影像#攻陷山海关后,一队日本陆军士兵在天下第一关前合影留念。
1933年1月8日《申报》:北平息,秦皇岛形势仍紧张,今晨续到日舰一艘,输送商船一艘。我军再秦皇岛沿海筑坚固阵地,对日军挑衅,决心抵抗到底。英美军舰在秦皇岛阻止一切舰船靠岸,防止冲突。(7日专电)
1933年1月8日《申报》:北平息,日军占领榆关县城后挨户搜查,认为嫌疑,即拘押,朝鲜流氓肆意扰害,强迫住户悬日旗。魁星楼悬挂之天下第一关旧木匾,日军已送东京陈列。榆关各城门检查甚严,难民退出西门,由日便衣队押送,至沙河桥附近,故意开枪,恫吓难民取乐。城内警察多被枪 杀,南门内外商店均闭市,伪奉山路车辆,贴各种标语。(7日专电)
1933年1月8日讯:张学良在平招待中外记者,发表谈话驳斥日方关于榆关事件系中国方面调动军队所引起的谬论,谓“榆关事变与九一八柳条沟(按:应为柳条湖)事件如出一辙”;表示“惟有以吾人之精神与赤血,保护我祖国,以维持正义”。
1933年1月8日讯:红军第五军团在江西金溪黄狮渡、后车附近重创国民党军第十四师周至柔部;在枫山埠截断第二十七师孙连仲尾部。孙部立即转移,从外线向红军包抄,途中遭红军猛击,大部溃散。次日,红军又在浒湾大败第二十七、九十两师。是役红军第五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赵博生牺牲。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改宁都县为博生县。
1933年01月07日
1933年1月7日讯:上年退入苏境之东北义军领袖苏炳文、马占山、张殿九、谢珂率全体留俄将士通电要求政府“翻然定计,拼命争存,一切军政计划悉以抗日救国为目标”;并要求援助归国,统军杀敌。
1933年1月7日讯:川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四川善后督办刘湘通电声明结束四川内战,内称:“国难至此,救亡之责,我辈奚辞,自当团结同胞,枕戈待命”;并声称正与各军商撤兵善后诸问题。
1933年1月7日讯:国民政府令准居正辞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兼职,遗缺以覃振继任。
1933年1月7日讯:江西南昌各界召开救亡大会,到500余个团体,成立江西民众救国会,电请中央动员备战。
1933年1月7日讯:冯玉祥就榆关事件自张家口电国民党中委邹鲁,内称:“倘再不全力抵抗,则华北各省随时可沦于日人之手”;蒋介石等人对日妥协,“足以亡国灭种而有余”;表示“凡为民族独立而同情抗日者,皆为吾友,应互相提携之;凡为亲日辱国以阻挠抗日者,皆为吾敌,应竭力攻击之”。
1933年1月7日讯:蒋介石返抵南京,与国府主席林森、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幹商应付榆关事件。随后接见张学良代表鲍文樾,听取榆变经过。
1933年1月7日讯:日伪纠集优势兵力,对辽南“三角抗区”邓铁梅部进行第二次讨伐,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残酷讨伐。
1933年1月7日《申报》:北平息,伪奉山路日军第六、八两师团,撤回锦朝线,在义县附近,已与义勇军接触,发生激战。日机于5、6两日飞朝关岭南开鲁一带侦察,热边情势愈形严重,闻日军已定日内准备向热总攻。(6日中央社电)
1933年1月7日《申报》:天津息,我骑兵第三旅张树森部,原驻通辽县,在锦州失守后,即退驻热边,养精蓄锐,现突联合朱霁青部辽西救国军,进攻绥中前所等处,声势甚大。日军恐后路截断,一面派兵防堵,一面令入关军队暂缓深入,此为日军未积极进攻秦皇岛之重要原因。(6日专电)
1933年1月7日《申报》:天津息,唐山公安局昨拘获乔装华服日探一名,搜出手 枪一支,不说话,故无口供。(6日专电)
#抗战影像#榆关失陷后,日军随军记者们在天下第一关前合影留念。
1933年1月7日《申报》:南京息,确息,我军坚守石河防线,惟日军已增一旅团,并运大批军火,日方今将向我进迫。闻日第一步计划,拟伺机犯平津,我前线官兵异常奋激,日军如再进寇,誓彻底抵抗。(6日中央社电)
1933年1月7日《申报》:天津息,6日晨,石河前线,双方步哨有小战。日机数架向附近村镇投燃烧弹,疑有我军埋伏,榆城警察四百名,逃至秦皇岛者仅50余名,其余悉数被日军枪 杀。(6日专电)
1933年1月7日《申报》:北平息,秦皇岛日舰陆战队拟登陆向市内进攻,经英商劝阻,刻两军仍在对峙中。(6日专电)
1933年1月7日讯: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指出日本侵占山海关,“是日本帝国主义新的进攻中国的强盗战争的许多步骤之开端”,提出这一时期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基本任务是“动员群众,开展一切形式的群众的反帝争斗,组织吸引并提高他们到反对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中去”。同日,中共中央和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发出《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工、农、学、城市贫民,进行“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
1933年01月05日
1933年1月5日讯:鄂东“清剿”总指挥卫立煌在黄安(今红安)河口成立鄂东“清剿”总部,第十三、三十、三十一、八十、八十三等师均归其指挥。卫并在黄安召集鄂东地区专员、县长开“剿匪”会议。
1933年1月5日讯:十三世达赖选派中伊青布为全藏代表,与玉树宣慰使马训在香达开会,谈判青、藏和议。
1933年1月5日讯:国民党中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在临川集结完毕。晚,吴奇伟下达攻击令,令第十四师为右翼,沿浒湾、琅琚向假源方面进攻;第二十七师及第九十师第二六八旅为左翼,向金溪进攻。
1933年1月5日讯:上海英美烟公司工人4000余人因资方借故不履行劳资合约宣言罢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社会局出面调解,资方表示“妥为计议”,要求工人先行复工。9日,工人允暂复工。
1933年1月5日讯:红军一、五军团一部围攻江西东乡县城,当地守军突围西逃,红军占东乡。8日,国军第五十三师向东乡反扑,红军主动撤退。
1933年1月5日讯:泊秦皇岛英国“福克斯顿号”军舰舰长奉英远东舰队司令克留提督令,访日第二遣外舰队司令津田,提议由英斡旋停战。津田答以非中国方面有明确表示,遽难应诺。9日,日驻华使馆书记官中山将此事电告日外务省及军部,外务省复示拒绝。
1933年1月5日讯:上海市商会、上海地方协会电华北军政首领张学良、庞炳勋、汤玉麟、于学忠、徐永昌、宋哲元、傅作义、韩复榘、何柱国等,要求积极御侮。同日,南京各界举行紧急会议,通电全国誓死抗日。
1933年1月5日讯:国民党西南中委召开紧急会议,反对榆关事件局部谈判。同日,西南政务会决定布置西南各省国防,令第一、四集团军对各港口及要塞布防,并电驻国联代表颜惠庆、顾维钧、郭泰祺向国联声明,国联应对日军作有效制裁,如事态扩大,国联应负其责。
1933年1月5日讯:日军在榆关增兵达6000人左右,是日在飞机、坦克配合下进攻石河阵地,并轰炸秦皇岛附近村庄。驻秦皇岛日第二遣外舰队司令津田扬言要求中国驻军撤出秦皇岛。
1933年1月5日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临时全国执委宋庆龄、蔡元培电国民党中央,要求释放被北平公安局拘捕之马哲民等师生,以重民权。
1933年1月5日讯:国民政府特任颜惠庆为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翌日,免颜驻美国特命全权公使本职,遗缺以施肇基继任。
1933年1月5日讯:国民政府任陈时骥为第五十九师师长。
1933年1月5日讯:中华民国救国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熊希龄、褚辅成,东北义勇军后授会常务理事江问渔、杜重远等电国民政府,指出“榆关失陷,强寇日深,徘徊歧路,势所不许”,要求即日宣布对日绝交。
1933年1月5日讯:蔡廷锴电询国民党中央,“已否确定大计,北平张主任有无抵抗决心”,表示愿率所部北上抗敌。同日,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榘、傅作义、徐永昌等亦均致电国府及蒋介石请缨抗日。蒋分别复电“嘉慰”,并令切实整顿部属,静待命令。
#抗战影像#一个日本陆军中队占领山海关后,在天下第一关前合影。
#抗战影像#一·二八事变”期间,以保护侨民名义派遣到上海,列队进入上海市区的英国陆军部队。
1933年1月5日讯:蒋介石电林蔚转告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朱培德、军政部长何应钦,请任命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常务委员兼代委员长。
1933年1月5日讯:胡汉民在港发表对时局意见,力主御侮。指出:“日人攻占榆关为意中事,其目的不仅在东三省,实为所谓东四省及整个华北及整个中国”,“榆关守否为华北存亡所关,中国安危所系。”又谓:“今日只当问抗日方面有何进展,如旁及其他,不但无意思,亦且无意义。”
#抗战影像#榆城失陷后,日军官兵与被日军炮火毁坏后的山海关榆城东南城角魁星楼合影。
1933年1月5日《申报》:华盛顿讯,中华全国基督教青年协会总秘书余日章,今日赴美国务院与国务卿史汀生谈论中国情形时,突然患病,立即送往美国海军医院诊治,病情如何,该院医生尚未发表。(4日国民社电)
#抗战影像#1933年初,几名侵华日军走在刚刚占领的山海关火车站台上。
1933年1月5日讯:日军第8旅团第39联队进抵小绥芬河(今绥阳)站,自卫军第21旅旅长关庆禄投敌,与日关东军特务机关长长野到战迎接,此后,日军39联队未费一枪一弹,乘火车顺利开进边境重镇——绥芬河。
1933年01月06日
#抗战影像#1933年1月初,日军占领山海关后,哨兵站在南门口检查来往的中国百姓。
1933年1月6日《申报》:华盛顿讯,日驻美大使出渊本日访问国务院史汀生,关于榆关事件详细说明其经过。其力说之主要点为如下三项:1)日军因何柱国挑战的行动,万不得已而应做;2)日政府并无占领长城以南中国领土之意;3)日政府现正努力于本案之地方的解决。(5日日联社电)
1933年1月6日《申报》:巴黎讯,中国出席国联代表顾维钧,今晨与法国外交次长郭德晤谈中日事件甚久,内容未发表。(5日国民社电)
#抗战影像#占领山海关(榆关)一处城楼的日军部队正在欢呼庆祝。
1933年1月6日讯:日军击退李杜、王德林、周保中各部在宁安、磨刀石、下城子等处的阻击,逼近抗日联军的大本营梨花镇,占领了哈绥沿线的重要防地,李杜无奈率部向北转移,准备赴宝清与丁超会合,但丁超此时已与日军接洽投降事宜,战局恶化。
1933年1月6日《申报》:哈尔滨息,据日方消息,日军再哈埠东面“清除”义勇军,昨日午后二时一刻,占据穆棱,义勇军向北退走,哈埠西约二百四十里之成志斯汗附近,昨有剧战,义勇军1200人,与扎兰屯日兵交绥,历时颇久。义勇军拆毁路轨,日军重兵击之。据日方称,义勇军死二百人,然后始退,日方死四人,伤12人。(5日路透社电)
1933年1月6日讯:日军在山海关驻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攻山海关城西中国军队防守的石河阵地,被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