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直播

让我们与抗战中的国人一起经历每一个日日夜夜,感受他们曾经的屈辱与绝望,感受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0%

  • 1933年1月19日讯:冯玉祥募款赶制皮背心一万件赠抗日战士,是日函张学良请转发前方士兵,并表示此举系于“万不得已之中尽其心力之所能及而已”。

  • 1933年1月19日讯:日军加紧作攻热部署,是日三宅骑兵部队、茂木骑兵旅团开入锦州。绥中各部队向锦西调动。

  • 1933年1月19日讯:北平人民自卫会电促蒋介石即日北上御侮,并电请全国接济抗日将士。21日至24日,北平工联会、上海总工会、首都工界抗日会、汉口市工会、汉口市商会等团体以及国民党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党部均先后电请中央任蒋介石为海陆空军总司令,北上抗日。

  • 1933年1月19日讯:汤原游击队成立后屡受挫折,因受土匪武装蒙骗,汤原游击队所携枪械被收缴,此后策反伪军亦不成功,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派绰号“士兵王”的王永江到汤原游击队任党代表,在鹤立七号屯重建汤原抗日游击队。

  • 1933年1月19日《申报》:北平息,东边来人谈,廖弼宸部三千人,反正后,协同李春润部义勇军百余人,占领宽甸、恒仁,伪军旅长李寿山,在庄河安东一带,暗中扩张势力,大有攫取东边政权意。日军甚恐慌,安东日军运输极忙,每间三日,必有兵车一列通过,日军慰劳品中,时现”共党”传单,煽动哗变,故日军心不稳。日军部首脑人物甚焦虑,迄无法制止。(18日专电)

  • 1933年1月19日《申报》:北平息,日军三百余,督同伪军四百余,15日进攻湾土墙子、五台子一带之义勇军郑桂林部。该部十七旅与敌战数小时,经某旅往援,双方激战一昼夜。我猛力攻击,日军不支,退官帽山,我军因子弹匮乏,未追击,闻日伪军死40余人。(18日专电)

  • #抗战影像#一队身着昭五式军服的日军正在分配粮食补给。

  • 1933年1月19日《申报》:北平息,南岭日军迭向我口北营子驻军挑衅,17日日军百余,以甲车掩护,向我三宝营子进击,与我军战一小时,日军过南岭。(18日专电)

  • 1933年1月19日《申报》:长春息,日关东军对进攻热河计划,已决定侵热伪总司令官,闻将任伪组织伪军政部长张逆景惠为总指挥,日军再背后操纵一切军权,按张逆景惠之任总指挥。不过被军部利用,借此为转移世界舆论耳,日逆之犯热战备,连日来各铁道之调动军队大形忙碌云。(18日专电)

  • 1933年1月19日讯: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新闻检查法》及检查标准,其中规定:各大城市一律设立新闻检查所,由党、政、军、警机关派员组织;凡关于军事、外交秘密以及治安方面足以“动摇人心,引起暴动”之新闻,一律扣留或删改,各地新闻机构违者依法处分。翌日,内政部宣布,凡未经申请登记而出版之新闻杂志,各省、市政府有权停止其发行。

  • 1933年1月18日讯:山西太原警备司令部召开治安会议,决定镇压人民办法九条,其要旨为:一、不问军、警、宪、工、商、学各界,有捏造黑白,谣言惑众者,捕获讯明枪决;二、凡关于交通设备如电线、桥路等,有故意破坏窃盗,以妨事机者讯明枪决;三、凡未经许可之集会、结社妨害治安者,分别讯明枪决;四、凡有不利于治安之“反 动”宣传及“煽惑”民众之印刷品,一经查获,印者及承印者,一律讯明枪决。

  • 1933年1月18日讯:日军第十师团自上年开始对吉东一带抗日义勇军的进攻结束,是日第十师团长广濑于穆棱站下令所部除留置一部分兵力负责各要地的警备外,主力于20日开始返回哈尔滨。日方宣布此次作战义军死亡1300余人,投降日伪7000人。

  • 1933年1月18日讯:粤空军队长丁纪徐电国民政府,要求率飞机一队北上抗日。与此前后,湖北绥靖主任何成濬、贵州省府主席王家烈、川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第八十三师师长刘戡、第四十五师师长戴民权等均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缨抗日。

  • 1933年1月18日讯:由沈阳南行第18次列车在千山汤岗子被义军炸毁。北行货车两列行经该处脱轨颠覆。

  • 1933年1月18日讯:日本以新提案提交十九国特委会,要点为:一、草案勿涉及“满洲国”之存在;二、拒绝邀请美、苏非会员国参加调解;三、中日纠纷以直接交涉为原则。同日,十九国特委会讨论日提案,发表公报称,如取消邀请美、苏加入调解,日本是否准备接受决议草案,要求于20日前答复。

  • 1933年1月18日讯:上海地方协会及交易所联合会等团体因据闻日在平、津假借段祺瑞名义诱惑其旧部,特分电隐居天津、北平之段祺瑞、吴佩孚,促其“速发宣言,表明态度,勿堕日人狡计”。

  • 1933年1月18日讯:张学良联合西北军、晋军将领发出“巧电”,表示要用“武力自卫”进行热河抗战。

  • 1933年1月18日讯:收容后的红36军独立师仅余70余人,在姜家窑屯被迫解散,红军江北独立师以失败而告终。

  • 1933年1月18日《申报》:北平息,14日清华大学慰劳女生及北平各团体救国会女代表等,亲赴前线向各兵士演讲云:“各位拿着慰劳品一支烟、一块饼干时,不要以为体小忽略,实里面全有一张整个民族对你们膜拜时小影,何等荣幸。”演讲时,各兵士均摩拳擦掌,大呼誓为国家雪耻,为民族拼命,均极兴奋。(16日专电,图文无关)

  • 1933年1月18日《申报》:北平息,何柱国今晨就任第三军军长,除第九旅仍由其兼领外,骑三旅及第十五旅,均归其节制。(17日专电)

  • 1933年1月18日《申报》:北平息,冯占海部义勇军,已将与李海青、石殿卿、郭成栋等部联合一致,即分三路向打通路进攻。连日在热边北三家黑林子,与日军激战。敌由南满路运到兵车两列,内朝鲜军千名,坦克车十余辆,下午即转伪奉山路大虎山站下车,将分开辽热边界通辽等地。(17日专电)

  • #抗战影像#“一·二八事变”中,美国海军水兵搭乘美国海军“罗切斯特”号重巡洋舰抵达上海后列队进入上海市区,准备执行保护使馆和侨民任务。

  • 1933年1月18日《申报》:天津息,关内外大雪,气温降至零下10余度,敌军不耐寒冻,死及冻病甚多。坦克车机关枪,均不能使用,敌飞机亦停活动,石门寨17日无战事,石河安谧,塘沽无敌舰,地方平安。(17日专电)

  • 1933年1月18日《申报》:北平息,今晨7时,敌便衣队百余名,及日骑兵三十余在石河东黄土营发现,拟偷袭我防地,我军发枪射击,敌即逃去。10时复有坦克车四辆,向石河冲进,我守壕炮兵发炮轰击,始向榆关城退去。(17日专电)

  • 1933年1月18日讯:蒋介石通令各省加紧“清乡”和整顿“民团”。22日,豫鄂皖三省“剿匪”总部公布《剿匪区内民团整理条例》。

  • 1933年1月18日《申报》:柏林讯,德共产党多人,昨日用石掷击此间日使署陆军参赞之住宅,及日本商务参赞之办公室。有一石块用纸包裹,上书“柏林青年工人们快起来保护苏维埃,与日本帝国主义斗争”,日本陆军参赞住宅,有玻璃一块被击碎。(17日哈瓦斯电)

  • 1933年1月18日讯:国民党中政会通过《四川善后办法》,决定派张群赴川办理善后。21日,国民政府令行政院、军事委员会转行遵照。

  • 1933年1月17日讯:全国邮务工会购置“邮工号”飞机一架,捐献国民政府抗日。

  • 1933年1月17日讯:北平朝阳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学院、商学院、工学院等16校组织抗日总会。2月18日,北京大学、中国学院、法政大学等24校组织之北平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宣告成立。

  • 1933年1月17日讯:上海东北义勇军后援会褚辅成、杜重远等电行政院、外交部,要求急速设法接运退入苏境之义勇军将领马占山、苏炳文、李杜、张殿九、谢珂等归国。

  • 1933年1月17日讯:国联秘书长德鲁蒙与副秘书长日人杉村阳太郎背着中国及其他国联会员国,擅自对十九国特委会拟定之决议草案及说明书达成妥协案,内容一味迁就日方主张。是日,外交部长罗文幹发表谈话,表示“如国联强令中国接受不能同意之决议,则政府必致坚决之训令于代表团”。由于其他各国也表示反对,此项妥协案未能正式提出。

  • 1933年1月17日讯:国民政府令准免俞济时第八十八师师长职,遗缺以该师副师长孙元良升任。

  • 1933年1月17日讯:行政院任命蒋鼎文为长江各省水警总局局长,辖川、湘、鄂、赣、皖、苏、浙七省。23日,国民政府明令发表。29日,该局在武昌成立。6月复奉命撤销。

  • 1933年1月17日讯:立法院任命焦易堂为该院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傅秉常为外交委员会委员长,马寅初为财政委员会委员长(马于31日辞职,改由陈长蘅代理),吴尚鹰为经济委员会委员长,陈肇英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翌日,国民政府任命梁寒操为该院秘书长(原任张维翰于4日辞职)。

  • 1933年1月17日讯: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谓“热边情况日趋紧急,证以最近日军进向该处之积极活动,大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我方入热部队,只东北军四旅”,“前途变化洵属在在可虑”,催促蒋“迅赐电调中央军及晋军即日开赴热东一带,以增实力,而备万一”。

  • 1933年1月17日《申报》:北平息,辽宁义勇军杜春润部15日下午4时进袭沈海线南口前站,激战极烈,7时将日兵击退,完全占领,毙敌兵10余,大尉一名,后自行撤退,将该站房屋完全焚毁。(16日专电)

  • 1933年1月17日《申报》:沈阳息,开鲁附近义勇军将总攻通辽,该方面之空气明显紧张,日军于15日出动三架侦察机,于下午1时到通辽,即视察开鲁附近义勇军之状势,及飞至开鲁东门外,适有义勇军千余名向通辽进发,并向日机开枪射击,日机亦投炸弹而去。通辽日侨,以义勇军定期17日总攻通辽,日军亦已开始轰炸,为策万全起见,已会同领事馆宪兵队军部等协议避难方法。(16日电通社电)

  • 1933年1月17日《申报》:北平息,清华大学捐助防毒面具一万副,日内制成,运往前线备用。(16日专电,图文无关)

  • #抗战影像#一队身着昭五式军服的士兵正在列队听从指挥官宣读命令。

  • 1933年1月17日《申报》:北平息,敌迭以陆炮空大部联合队由长城内向石门寨进袭,我军筑坚固阵地,各方援军已开到,士气大振。我军抽调勇士组敢死队千人,身负柴草手榴弹大刀,与敌肉搏战。此项勇士,一经与敌接触,杀声四起,刀光血影,敌畏之如虎。(16日专电,图文无关)

  • 1933年1月17日《申报》:临榆息,16日九门口、秦皇岛、石河各方面,均沉寂无事,我军严阵以待,天阴风大,九门口一带未发现敌机踪迹。(16日专电)

  • 1933年1月17日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分会成立,鲁迅、蔡元培、周建人、邹韬奋、胡愈之、杨杏佛、林语堂、伊罗生、史沫特莱、许申、吴汉祺、陈彬龢、林众可、郭慰然、王造时、郑大朴16人出席,通过宣言和分会章程,规定主要任务为反对国民党对革命者的监禁、酷刑和处决,营救被捕的革命者,给政治犯以法律辩护及其他援助,争取公民权利和出版、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等。宋庆龄、鲁迅、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伊罗生、邹韬奋、陈彬龢、胡愈之九人当选为执委。

  • 1933年1月17日《申报》头版,蔡廷锴将军牌香烟广告

  • 1933年1月17日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开始侵入华北,国民党及其政客不愿意与日本军阀作战,而用80万大军进攻苏区。宣言号召在三个条件下和国内任何军队订立抗日作战协定: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自由);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

  • 1933年1月16日讯:伪满国务会议决定3月1日为“建国”纪念日,成立“建国周年纪念大会中央委员会”,郑孝胥任委员长,并在长春、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设地方委员会,筹备盛大庆祝活动。

  • 1933年1月16日讯:河北石门大兴纱厂3000余工人,因厂方无理取消年终双薪,是日举行绝食斗争。厂方多方威胁无效,竟捏造事端,勾结河北省府、法院,将工会理事、干事等四人拘押。2月9日,又将工人170余人开除。4月,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拟具解决办法两条,由行政院饬河北省府遵照办理:一、被开除工人一律复工;二、被拘押工人构成刑事犯者应俟法院审判。

  • 1933年1月16日讯:抗日义勇军冯占海部由吉林退入热河开鲁,张学良派代表劳军,旋将冯部改编为第六十三军,冯任军长。

  • 1933年1月16日讯:东北军第九旅旅长何柱国升任第五十七军军长,是日就职,辖第九旅、第十五旅、骑三旅。

  • 1933年1月16日讯:美国政府向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表示“山海关事件应视为中日两国间冲突之事件,并非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所发之事件”,不予考虑。施当即指出:“借《辛丑条约》规定驻在山海关的日军亦参加了战斗。”美方竟称“事件发生伊始,驻兵虽被牵入,但攻击之举,则系锦州开往之军队及海军、空军所为”,予以推卸。

  • 1933年1月16日《申报》:日内瓦讯,十九国特委会将于明日起,重复工作,各大国尤其英国,愿图修改原决议草案,明示让步,使日本乐于接受。现已电东京,征求同意,料星期三复电可到,星期四十九国特委会,即提出讨论,据此间一般观察,国联仍需要美国合作,否则一切决议,将成空谈。倘中国接受调解,不异于屈服,前途唯一之希望,仍在能否坚强抵抗。(15日中央社电)

  • 1933年1月16日《申报》:北平息,凤城来人谈,本月1日敌逆军二次集中凤城,图肃清义勇军邓铁梅部,经义勇军击退后,同时日方有某指挥官,由海道夹击邓部。经邓部痛击,屡战皆北,以昼间义勇军踪迹,无法寻觅,致日指挥官愤恨交集,在凤城车站自戕。现敌续调大批援军,意在根本剿除义勇军,以绝后患。又日以我义勇军出没,深山屡遭暗袭,现每次向义勇军攻击时,则将民众老幼百余人作前锋,日军再后压迫。我方不忍还击,免自相残杀,义勇军正谋抵抗办法。(15日专电)

  • #抗战影像#“一·二八事变”中,一个日本陆军分队正在上海吴淞口作战,中间的一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正向中国军队开火射击。

  • 1933年1月16日《申报》:北平息,秦皇岛形势仍紧张,日军舰一艘,今晨靠开滦码头,欲卸给养辎重上岸。开滦矿局经理,赴英舰要求开莱舰长,与日军交涉停止。日军当用小划船改在东新河卸下陆续移往日军兵营。(15日专电)

  • 1933年1月16日《申报》:天津息,石河情况沉寂,秦皇岛安谧,敌15晨以坦克车10余辆,由榆关掩护敌军进攻石门寨,我军正面后退,诱敌深入。另派兵由左右翼抄至敌军后路,当击毁坦克车2辆,俘获2辆,敌狼狈溃退。当敌进攻时,敌机5架翱翔投掷重量弹,因误测目标,将溃退之伪军炸毙不少,后经我军以高射机枪击退,现尚在激战中。(15日专电)

  • 1933年1月16日讯:新任立法院院长孙科及第三届全体立法委员宣誓就职。

  • 1933年1月15日讯:江苏南通县平潮镇保卫团逼交保卫捐,将农民沈宏奎全家六人扣押,农民二三百人到区公所抗议,要求开释。桥东乡农民往援,被开枪打死四人,群众愤而捣毁区公所,将沈全家救出。县长陈栋被迫将肇事区、乡长等撤职讯办,并抚恤死难农民。

  • 1933年1月15日讯:北平佛教青年救国团发表告全国僧界书,指出僧界为中华民族之一部,当此民族存亡生死关头,应立即团结一致,努力抗日,宁作战场鬼,莫为亡国僧。

  • 1933年1月15日讯:美国新任总统罗斯福向各国发出美国不承认满洲国的通告,表达出对日本的强硬态度。此后,国联的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

  • 1933年1月15日讯:上海全浙公会电促蒋介石克期北上督师,并反对将刘珍年师调驻浙境,要求蒋率同北上。

  • 1933年1月15日《申报》:北平息,秦皇岛闻炮声二十余响,驻锦西日军第八师团连日对郑桂林部总攻三次,日军损失甚重。日军在角山筑炮台二座,秦皇岛共日兵舰三艘,巡逻舰四艘陆战队不时上陆,形势极严重。(14日专电)

  • #抗战影像#一队身着昭五式军服的日本陆军士兵在一辆野战炊事推车前合影。

  • 1933年1月15日《申报》:北平息,连日敌以大队陆空军,及伪军程国瑞、张壁部猛攻九门口,总计日兵死伤六、七百人,伪军死伤四、五百名,我方亦有巨大伤亡。九门口长城内外农村,悉被炸毁,民众炸毙颇众,敌尸已多运葫芦岛,再转运回国,敌在角山寺一带,筑防御工事,13日下午起,前方无战事,仅步哨小接触。(14日专电)

  • 1933年1月15日《申报》:临榆息,北戴河13日夜到日舰一艘,在海面游弋,并向铁路沿线探照,至14日晨始离海面,石河地区连日时有敌侦察兵发现,均被我哨兵击毙。(14日专电)

  • 1933年1月15日讯:日军纠合伪满军千余人,在坦克配合下,向河北境内石门寨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