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24日讯:伪满实业部发第一号布告,接收官商合办之北票煤矿公司,饬伪奉山路局长阚铎及伪实业部官员、日陆军省驻满人员组“复兴委员会”。2月下旬北票陷后,在长春开第一次委员会,设立北票临时营业局,任李作民为局长,改为官督商办。
1933年1月24日讯:伪满外交总长谢介石发《敬告中国国民书》,提出“满华各安疆土,共笃邦交,中日提携,东亚诸国互求亲善,力谋消除国际恶感”等谬论。
1933年1月24日讯:上海市工界第二届代表大会主席团朱学范等电国民政府,指出:“时至今日,则依赖国联之迷梦当可醒矣!”要求政府当机立断,实行抗日,表示全市80万工人誓为后盾。
1933年1月24日讯:蒋伯诚自北平电蒋介石,报告北方将领宋哲元、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商震、庞炳勋等“均以此次对日作战,非钧座北来,前途不堪设想,言时声泪俱下,意极恳切”,要求蒋“当机立断,以安将士之心”。蒋批示:“待南方布置后,必北上与共生死也。”此后蒋多次作北上督师许诺,均以“剿匪”不能抽身而作罢。
1933年1月24日讯:废止内战大同盟分电国民政府、行政院、军事委员会,要求速停黔省内战。
1933年1月24日《申报》:北平息,王德林通电到平称,即便战至一卒一弹,亦不离国土,哪怕栖身林木,也誓要与暴日周旋到底。(23日专电)
1933年1月24日《申报》:北平息,义勇军耿继周部二千余人,廿日占领义县南七里河子站,进袭义县,与驻义日军七百余激战数小时。由朝阳又开来义勇军十三支队王福堂部一千五百余名往援,行至义县南五里地方,遇败溃日军,前后合计,全部歼灭。21日早包围义县城,将锦朝路破坏40余处,电报等一律不通,日军援队失其联络,日内可光复义县城。(23日专电)
#抗战影像#在绥中与抗日义勇军作战的日本陆军步兵第5联队部分士兵,正在举起联队旗。日本陆军步兵第5联队创建于1875年,为青森联队区的常备步兵联队。该联队由日本青森县的士兵组成,隶属于日本陆军第8师团,是日军历史最悠久的联队之一。
1933年1月24日《申报》:北平息,石河东安之敌,昨夜袭我东部三道沟阵地,以机枪向我阵地扫射。我军潜伏壕內,俟敌临近,以机枪、手榴弹轰射,敌措手不及,仓皇逃去,夺获机枪一挺。旋逆(军)又以大炮向我阵地轰击数发。石门寨平静,敌在青龙潭筑炮台八座。秦埠严寒,在零下二十度,士兵甚苦,榆关敌军冻毙甚多,敌派韩人向榆关一带搜索紫煤,供军用,反抗者悉被惨杀。(23日专电)
1933年1月24日《申报》:北平息,停泊秦皇岛日兵舰载陆战队500余,拟由岛埠登岸,嗣开滦矿局英人阻止。17日将该陆战队送往葫芦岛,现岛岸海面,泊鱼雷艇二艘各载官兵90余人,炮5门。日兵舰及鱼雷艇各一艘,攻载兵70余名,及日侨百余。闻必要时,日侨改着军服,协助日兵作战。(23日专电)
1933年1月24日讯:川省各军自签订停战协定后,第二十四军刘文辉部集中眉山、彭山、新津、双流等地,准备回驻成都,为第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及驻成都之田颂尧、刘存厚、李家钰等部所阻。嗣经双方协商,田、刘、李等同意撤军。是日,第二十四军由新津回驻成都。
1933年01月23日
1933年1月23日讯:国民政府任命容景芳为第八十二师师长。
1933年1月23日讯:北平民众在中南海成立保护古物协会,由周肇祥任主席,通电反对故宫古物南运。同日及上日,北平工联、北平各团体救国会亦通电反对。
1933年1月23日讯:伪满奉天警备司令于芷山亲率卫队团第二次“进剿”辽西义军,是日分三路总攻。
1933年1月23日讯:日机连日轰炸热河开鲁,是日又投弹数十枚。
1933年1月23日讯:出席国联代表顾维钧发表宣言,驳斥日本外相内田之演说,指出内田演说外交方针,“此实其侵略计划第二步之实现也……日本对满洲问题之全部政策,假内田之口而大白于世”。
1933年1月23日讯:监察院以江苏省府主席顾祝同非法拘捕、枪 杀镇江《江声报》经理刘煜生案,经监委刘莪青、田炯锦提出弹劾,监委周利生、高一涵、李梦庚审查成立,是日监察院以顾“违背约法,蹂躏人权”,呈请国府交付惩戒。
1933年1月23日讯: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会同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向巴中进军,在恩歌嘴、清江渡等地击溃川军李炜如、罗乃琼部共八个团,是日进占巴中。同时,第十一师击溃川军另一部,占通江南之得胜山。
1933年1月23日《申报》:临榆息,敌军告榆城内商号,须于三日内开市,如有闭市,商家将由鲜人接占。城内并新设日鲜娼妓馆、赌场十数处。(22日专电)
1933年1月23日《申报》:北平息,热河义勇军黄守中部五千余人,驻林西县,拟日内赴热南助汤抗日。(22日专电)
#抗战影像#1932年秋,在绥中至锦州铁路沿线警备中国义勇军的日本陆军第5联队第2中队部分官兵合影。照片中前排右二为第2中队长中川俊二大尉。
1933年1月23日《申报》:北平息,热河抗日军第六路指挥严伯威部,20日拂晓,将兴城至白庙间铁道截断,与护路日军激战甚烈,双方死伤颇重。严等有通电到平,拟与各友军短期内会师锦州,收服失地,宁玉碎,勿瓦全。(22日专电)
1933年1月23日《申报》:北平息,东北日军将全数增援热边,榆关方面刻仅驻有一联队日兵及伪军约三百名,日军因热河不易进展,决调第一师团向东北增援。该师团步兵第49联队及野战重炮兵第七联队,19日已渡鸭绿江抵安东,即搭安沈路车,转伪奉山路至榆关增防。(22日专电)
1933年1月23日讯:国民党中央以纪念“一二八”为名,是日起至28日,举办“航空救国”宣传周,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均召开大会,号召人民捐款购机。
1933年01月22日
1933年1月22日讯:贵州省政府主席王家烈致电蒋介石,略谓:“自率部退出贵阳后,被犹国才叛军逼迫,故到榕江后,群请回师。固于13日到龙里,19日进驻贵阳,犹部先后被击溃……将于最短期内结束贵州军事。”
1933年1月22日讯:蒋介石派钱新之为特使持蒋函19日到天津邀请段祺瑞南下。是日,段偕前陆军总长吴光新等到达南京,蒋介石亲往下关,登轮迎接,执弟子礼甚恭。段向记者发表对时局书面意见,称:“当此共赴国难之际,政府既有整个御侮方针和办法,无论朝野,皆应一致起为后援,瑞虽衰年,亦当勉从国人之后。”23日段离京,于24日到沪。
1933年1月22日讯:外交部长罗文幹就日外务大臣内田演说发表谈话。略谓:“仅就其关系日本在东省之暴行一段而论,已足证日本之武力侵略与扩张领土之迷梦,去清醒之期尚远。”声明:“满洲国”必须取消,中国在东三省必须恢复固有主权,在日本之傀儡组织宣告取消前,任何调停与和解办法均不可能。
1933年1月22日《申报》:北平息,吉林德惠附近,上周发现吉林救国军姚秉乾旧属第七支队,邢雨三部二千余人,向西推进。为日军察觉,13日该部横渡沈海路时,于农安北某地,与敌发生激战,相持至晚。义勇军向西撤退,敌未敢深追,刻邢雨三已率随员数人,绕道抵大沁他拿,与姚部联合,于某处集合。(21日专电)
1933年1月22日《申报》:北平息,日三宅第三支队之输送监视队自动车队,由飞机六架掩护,与沿途义勇军激战,已占领我锦西一带。(21日专电)
#抗战影像#1933年热河抗战前夕的承德某处,一名中国军警正在查看被处决的日伪军间谍。
1933年1月22日《申报》:日内瓦讯,苏炳文与马占山在俄合编之日军在东三省暴行记录,已抵我代表部,我代表决定送交国联,为解决中日纷争之参考。(21日华联社电)
1933年1月22日《申报》:临榆息,20日早石门寨方面我军派遣之搜索部队,于距五门口西方里许大峪舟附近与敌军部队遭遇,敌军当被我军猛烈迎头痛击,敌不支撤去。榆关城内敌军,昨今两日,已渐减少,新运到载重汽车数十辆,对城内侧重防守设备,城内居民日来不堪日军强暴,任意搜索,多逃往南海避难,现榆城内中等以上居民少年妇女,均逃避一空。(21日专电)
1933年1月22日讯:蒋介石向豫、鄂、皖三省“剿匪”部队发出特急令称:“限期肃清残匪已三令五申,各部兵力十倍于匪……残匪猖獗如故,言之痛心。现限期已到,望各将领督饬所部,淬励精神,抱除恶务尽之心,为一劳永逸之计。”
1933年01月21日
1933年1月21日讯:北平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文书古物120箱由津浦路运南京。
1933年1月21日讯:国联十九国特委会再次集会,知悉原决议草案关于邀请美、苏参加调解一节,即使按照日方要求予以取消,日本亦不准备接受原决议草案,而日本所提种种修改意见,特委会又不能接受,因此决定宣告调解失败,并依据上年3月11日大会决议案,由德、英、法、意、捷克、瑞士、瑞典、比利时、西班牙组九国委员会起草报告书,但同时声明仍留调解余地。九国委员会于23日组成。
1933年1月21日讯: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自上年7月非法拘押镇江《江声报》经理刘煜生后,经密呈军事委员会核准,是日以“宣传共产,背叛党 国”罪将刘杀害。
1933年1月21日讯: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派代表彭醇士赴南京谒蒋介石,促蒋早日赴江西坐镇指挥“剿共”。
1933年1月21日讯:国民党中央派内政部长黄绍竑赴粤,向西南当局传达中央“安内攘外”方针,动员两广出兵江西“剿匪”。
1933年1月21日讯:珲春县游击队吸收救国军吴义成部30余人,编成珲春县游击总队,总队长孔宪琛,政委朴泰益,有队员130余人,步枪100余支,活动于大荒沟、烟筒砬子、梨树沟等地。
1933年1月21日《申报》:北平息,热驻军补发欠饷四月,悉为现洋,各方纷纷往热慰劳,军心大振。(20日专电)
1933年1月21日《申报》:北平息,东边义勇军邓铁梅部千五百人联合刘景文部700人,16日夜进袭凤城,将凤城东铁路拆毁,与日军激战数小时,敌大溃。我军追击至城下,拂晓将凤城包围。晨8时日机飞往侦查,我军为避轰炸暂退。计毙日军11名,均将其脚削下,以为纪念,我军伤5名,获军用品甚众。(20日专电)
#抗战影像#1933年1月21日,《文学文摘》杂志报道长城抗战中九门口之战日军进攻时刊登的照片。
#抗战影像#1933年1月21日,《文学文摘》杂志报道了关于中国长城抗战的文章,其中刊发了文章作者与张 学良的合影。
1933年1月21日《申报》:北平息,救国军第二旅长王永良16日派参谋长林成彦,率二三两团,在沙河、杨树湾子抄敌后路,激战两昼夜敌伤亡甚众,我获敌步枪数十枝,军用品甚多。因敌援军数百开到,并以飞机投弹,我军暂退守凌南补充,王部现与冯占海、刘桂堂两部联络,担任通辽南路,决以全力进击,现正筹备粮食。(20日专电)
1933年1月21日《申报》:北平息,开鲁县崔旅长报告,义勇军冯占海李海青两部,在开鲁与日军混战,传日军关东军第六师团一部,有后退势,通辽日军近日又调到一部约五百余人。(20日专电)
1933年1月21日讯:日外务大臣内田康哉在贵族院作外交方针演说,公然宣称“热河省为满洲之一部”,“张学良麾下之正规军有越过国境而进入热河省之模样,属于满洲国领域之地方治安维持,根据《日满议定书》,固须两国共同负责,故所谓热河问题,乃纯然满洲国内部问题”。
1933年01月20日
1933年1月20日讯: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举方液仙、蔡声白、王志莘、史量才等为理事,以方液仙为总经理。该公司于上年11月由上海工商界知名人士发起筹办,集股10万元,2月9日正式营业。
1933年1月20日讯:上海80余同业公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联呈国民党中央、行政院及财政、实业部,要求废止本年5月16日期满之《中日关税互惠品目协定》,并推代表晋京请愿。
1933年1月20日讯:第三届立法委员举行第一次大会,孙科派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36人,由孙自兼委员长,张知本、吴经熊任副委员长。
1933年1月20日讯:中路军总指挥陈诚重新部署“剿匪”兵力:第九师于21日推进临川,接替抚河东岸防务;第十一师于22日向宜黄、乐安移动,俟主力第五十二、五十九师集中后进攻黎川、南丰;第二十三师接替乐安第四十三师防务,第四十三师移永丰、吉水、峡口、吉安,接替第五十二师任务;第十师到临川接替第十四、九十师城防,第十四、九十师向浒湾推进,巩固临川外围;第二十七师向崇仁、宜黄,第五十三师向乐安;第二、三两纵队俟主力集中完毕,即向赣南推进。
1933年1月20日讯:张甲洲、赵尚志、吴福海等人前往哈尔滨向省委汇报红36军独立师失败的经过,与时任满洲省委书记的魏抱一发生严重争论,魏抱一宣布开除张甲洲、赵尚志党籍;吴福海被留党察看3个月。
1933年1月20日《申报》:北平息,19日晨8时许,石河东岸敌军增加约1400余,10时敌军500余,用坦克车掩护,向我阵地冲击。我军某团猛烈抵抗,相持二小时,敌始向榆关西门退却。(19日专电)
#抗战影像#“一·二八事变”中,一队日本海军陆战队员在作战中挖掘构筑防御工事。
1933年1月20日《申报》:北平息,热河交际处长黄丕丞谈,热河形势,近确紧张,开鲁义勇军正与日军奋战。南岭日军前夜向我挑衅,朝阳日军与义勇军亦时有接触。汤玉麟迭电各地驻军,严加戒备。日军以武力贯彻其侵略方策,热省军队均抱敌如来犯誓死周旋之决心,虽剩一枪一弹,亦决抵抗到底。(19日专电)
1933年1月20日《申报》:北平息,南岭敌军,自接触后,连日以重炮向我口北营子阵地轰击,我军沉着应战,日军迄未得逞,遂向朝阳寺退却。昨有日铁甲车3列,义县开到南岭,载日兵约700余人。昨无动作,惟前线已趋极度紧张。敌任叛逆伪军政部总长张景惠为讨伐热河总司令,已有5万伪军动员,编成“建国军边疆游动队”等名称。张景惠有将于废历元旦,由伪都长春出发,赴锦督师说。(19日专电)
1933年1月20日讯:国联十九国特委会开会,日本对该特委会18日征询尚无答复。中国代表团知悉该特委会对原决议草案及说明书有修改之意,特发表宣言,声明:“中国代表团所坚持之最主要点之一,即否认并废止所谓满洲国之原则,应在决议案中明确规定”;延请美、苏参加调解,“非特有利,且属必要”;“国联若仍主直接交涉,仅由特别委员会从中调解,则中国代表团仍不能接受”。并将上年12月26日致国联秘书长备忘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