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直播

让我们与抗战中的国人一起经历每一个日日夜夜,感受他们曾经的屈辱与绝望,感受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0%

1933年01月17日

  • 1933年1月17日讯:全国邮务工会购置“邮工号”飞机一架,捐献国民政府抗日。

  • 1933年1月17日讯:北平朝阳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学院、商学院、工学院等16校组织抗日总会。2月18日,北京大学、中国学院、法政大学等24校组织之北平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宣告成立。

  • 1933年1月17日讯:上海东北义勇军后援会褚辅成、杜重远等电行政院、外交部,要求急速设法接运退入苏境之义勇军将领马占山、苏炳文、李杜、张殿九、谢珂等归国。

  • 1933年1月17日讯:国联秘书长德鲁蒙与副秘书长日人杉村阳太郎背着中国及其他国联会员国,擅自对十九国特委会拟定之决议草案及说明书达成妥协案,内容一味迁就日方主张。是日,外交部长罗文幹发表谈话,表示“如国联强令中国接受不能同意之决议,则政府必致坚决之训令于代表团”。由于其他各国也表示反对,此项妥协案未能正式提出。

  • 1933年1月17日讯:国民政府令准免俞济时第八十八师师长职,遗缺以该师副师长孙元良升任。

  • 1933年1月17日讯:行政院任命蒋鼎文为长江各省水警总局局长,辖川、湘、鄂、赣、皖、苏、浙七省。23日,国民政府明令发表。29日,该局在武昌成立。6月复奉命撤销。

  • 1933年1月17日讯:立法院任命焦易堂为该院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傅秉常为外交委员会委员长,马寅初为财政委员会委员长(马于31日辞职,改由陈长蘅代理),吴尚鹰为经济委员会委员长,陈肇英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翌日,国民政府任命梁寒操为该院秘书长(原任张维翰于4日辞职)。

  • 1933年1月17日讯: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谓“热边情况日趋紧急,证以最近日军进向该处之积极活动,大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我方入热部队,只东北军四旅”,“前途变化洵属在在可虑”,催促蒋“迅赐电调中央军及晋军即日开赴热东一带,以增实力,而备万一”。

  • 1933年1月17日《申报》:北平息,辽宁义勇军杜春润部15日下午4时进袭沈海线南口前站,激战极烈,7时将日兵击退,完全占领,毙敌兵10余,大尉一名,后自行撤退,将该站房屋完全焚毁。(16日专电)

  • 1933年1月17日《申报》:沈阳息,开鲁附近义勇军将总攻通辽,该方面之空气明显紧张,日军于15日出动三架侦察机,于下午1时到通辽,即视察开鲁附近义勇军之状势,及飞至开鲁东门外,适有义勇军千余名向通辽进发,并向日机开枪射击,日机亦投炸弹而去。通辽日侨,以义勇军定期17日总攻通辽,日军亦已开始轰炸,为策万全起见,已会同领事馆宪兵队军部等协议避难方法。(16日电通社电)

  • 1933年1月17日《申报》:北平息,清华大学捐助防毒面具一万副,日内制成,运往前线备用。(16日专电,图文无关)

  • #抗战影像#一队身着昭五式军服的士兵正在列队听从指挥官宣读命令。

  • 1933年1月17日《申报》:北平息,敌迭以陆炮空大部联合队由长城内向石门寨进袭,我军筑坚固阵地,各方援军已开到,士气大振。我军抽调勇士组敢死队千人,身负柴草手榴弹大刀,与敌肉搏战。此项勇士,一经与敌接触,杀声四起,刀光血影,敌畏之如虎。(16日专电,图文无关)

  • 1933年1月17日《申报》:临榆息,16日九门口、秦皇岛、石河各方面,均沉寂无事,我军严阵以待,天阴风大,九门口一带未发现敌机踪迹。(16日专电)

  • 1933年1月17日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分会成立,鲁迅、蔡元培、周建人、邹韬奋、胡愈之、杨杏佛、林语堂、伊罗生、史沫特莱、许申、吴汉祺、陈彬龢、林众可、郭慰然、王造时、郑大朴16人出席,通过宣言和分会章程,规定主要任务为反对国民党对革命者的监禁、酷刑和处决,营救被捕的革命者,给政治犯以法律辩护及其他援助,争取公民权利和出版、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等。宋庆龄、鲁迅、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伊罗生、邹韬奋、陈彬龢、胡愈之九人当选为执委。

  • 1933年1月17日《申报》头版,蔡廷锴将军牌香烟广告

  • 1933年1月17日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开始侵入华北,国民党及其政客不愿意与日本军阀作战,而用80万大军进攻苏区。宣言号召在三个条件下和国内任何军队订立抗日作战协定: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自由);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