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7日讯:上年退入苏境之东北义军领袖苏炳文、马占山、张殿九、谢珂率全体留俄将士通电要求政府“翻然定计,拼命争存,一切军政计划悉以抗日救国为目标”;并要求援助归国,统军杀敌。
1933年1月7日讯:川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四川善后督办刘湘通电声明结束四川内战,内称:“国难至此,救亡之责,我辈奚辞,自当团结同胞,枕戈待命”;并声称正与各军商撤兵善后诸问题。
1933年1月7日讯:国民政府令准居正辞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兼职,遗缺以覃振继任。
1933年1月7日讯:江西南昌各界召开救亡大会,到500余个团体,成立江西民众救国会,电请中央动员备战。
1933年1月7日讯:冯玉祥就榆关事件自张家口电国民党中委邹鲁,内称:“倘再不全力抵抗,则华北各省随时可沦于日人之手”;蒋介石等人对日妥协,“足以亡国灭种而有余”;表示“凡为民族独立而同情抗日者,皆为吾友,应互相提携之;凡为亲日辱国以阻挠抗日者,皆为吾敌,应竭力攻击之”。
1933年1月7日讯:蒋介石返抵南京,与国府主席林森、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幹商应付榆关事件。随后接见张学良代表鲍文樾,听取榆变经过。
1933年1月7日讯:日伪纠集优势兵力,对辽南“三角抗区”邓铁梅部进行第二次讨伐,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残酷讨伐。
1933年1月7日《申报》:北平息,伪奉山路日军第六、八两师团,撤回锦朝线,在义县附近,已与义勇军接触,发生激战。日机于5、6两日飞朝关岭南开鲁一带侦察,热边情势愈形严重,闻日军已定日内准备向热总攻。(6日中央社电)
1933年1月7日《申报》:天津息,我骑兵第三旅张树森部,原驻通辽县,在锦州失守后,即退驻热边,养精蓄锐,现突联合朱霁青部辽西救国军,进攻绥中前所等处,声势甚大。日军恐后路截断,一面派兵防堵,一面令入关军队暂缓深入,此为日军未积极进攻秦皇岛之重要原因。(6日专电)
1933年1月7日《申报》:天津息,唐山公安局昨拘获乔装华服日探一名,搜出手 枪一支,不说话,故无口供。(6日专电)
#抗战影像#榆关失陷后,日军随军记者们在天下第一关前合影留念。
1933年1月7日《申报》:南京息,确息,我军坚守石河防线,惟日军已增一旅团,并运大批军火,日方今将向我进迫。闻日第一步计划,拟伺机犯平津,我前线官兵异常奋激,日军如再进寇,誓彻底抵抗。(6日中央社电)
1933年1月7日《申报》:天津息,6日晨,石河前线,双方步哨有小战。日机数架向附近村镇投燃烧弹,疑有我军埋伏,榆城警察四百名,逃至秦皇岛者仅50余名,其余悉数被日军枪 杀。(6日专电)
1933年1月7日《申报》:北平息,秦皇岛日舰陆战队拟登陆向市内进攻,经英商劝阻,刻两军仍在对峙中。(6日专电)
1933年1月7日讯: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指出日本侵占山海关,“是日本帝国主义新的进攻中国的强盗战争的许多步骤之开端”,提出这一时期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基本任务是“动员群众,开展一切形式的群众的反帝争斗,组织吸引并提高他们到反对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中去”。同日,中共中央和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发出《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工、农、学、城市贫民,进行“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