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古巴中华总会馆主席林元亨发起成立旅古(巴)华侨抗日后援总会。
1931年9月:红军第三军军长黄公略率部在江西吉安、东固转移途中,遭到空军飞机轰炸扫射,中弹牺牲。
1931年9月30日讯:国联理事会通过解决中日满洲问题决议九条,理事会休会至10月14日再开。侵占满洲各地之日军应在国联下次理事会议召开之前撤回原地。施肇基再次声明,中国仍保留根据国联会章要求理事会断定日军对侵占满洲事变应负完全责任,中国有要求日本赔偿权利。并要求国联“遣 …
1931年9月30日讯:日本在天津的华北驻屯军司令部通译官吉田忠太郎将溥仪带往司令部海光寺兵营,与罗振玉及关东军板垣参谋之代表上角利一相见。罗振玉向溥仪呈交熙洽亲笔信一封,请溥仪速回“祖宗发祥地,复辟大清”,在“友邦支持下,先据满洲,再图关内”,并称现吉林全部控制在日军手 …
1931年9月30日讯:英人因北宁路为日军拆毁,且迭出事故,营业受损,要求对北宁路全权管理。
1931年9月30日讯:沈阳被日军占领后,东北海军司令部主要官员陆续逃至青岛。是日,该司令部开始在青岛办公,所属各舰仍分驻长山岛、秦皇岛、营口、威海卫、烟台、龙口、青岛等处。
1931年9月30日讯:上海《申报》发表《抗日救国运动中军人之责任》的时评,谓东北半壁山河,尽失于日军铁蹄之下,而负有保卫国家之责的军队竟不发一弹而退,今日事,退让不能救亡,呼吁公理亦不能救亡,惟自起努力,乃能自救。人民出其血汗、国家罄其财力供养的200万军人,今日应站在 …
1931年9月30日讯:安东电,驻吉步兵十旅一团,被日军缴去枪械一千余,军官教练处枪械,亦被抢一空。长春日第三师团司令部发表,吉林省府在日军监视下工作,缴军械千七百枝,拒绝者飞机追击扫射。
1931年9月30日讯: 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派遣教育考察团抵上海开始考察。
1931年9月30日讯:28日晚退走之便衣队500余名,29日晨又在白旗堡附近发现。至11时余,由皇姑屯开出104次车驶至,放枪威胁停车,大肆搜抢北宁列车,呼啸而去,幸未伤人。
1931年9月30日讯:侵入吉林之日军长谷旅团,强迫吉林省政府改组,取消边署,省署改设吉林省长官公署,以前边署参谋长熙洽充长官,公署下设军政、政务两厅,外设建设、实业、财政、教育四厅。每厅科长职员,中日各半。日军迫熙洽布告民众,实行改组省府。
1931年9月30日讯:第四路军总指挥、湖南省府主席何键电国民党中央暨蒋介石、张学良,请即日下令全国动员,一致武装,分队训练,轮流出战,并表示“四路军师旅警团十万,克日可效前驱”。
1931年9月30日讯:日军对路警仍仇视,昨午有日军十余名,至皇姑屯,见有路警在卡门守望,即用皮带及枪,向路警刺打,路警站长左脚部被刺伤,深寸余,登时倒地。另一名路警被日军皮带打伤,头部血流满面,均抬医院救治。
1931年9月30日讯:上海各工会代表张克昌等21人向国民党中央请愿抗日救国,丁惟汾接见,表示国民不应再对丧师失地的东北当局进行责难,应给予同情,否则今后东省事更无人负责。
1931年9月30日讯:宁、粤双方和谈代表蔡元培、张继、陈铭枢、汪精卫、孙科、伍朝枢、李文范等由香港乘车抵广州继续议和,洽谈顺利。
#参战装备#辽造17年式6.5毫米轻机枪(三):该机枪月产量最高时达到40挺,1929年东三省兵工厂年产该型轻机枪300挺。该厂钢铁主要是从捷克斯柯达炼钢厂进口,钢质较好,因此辽造17式品质并不差于日本大正11年式。除该仿制型号,抗战前东北军和晋绥军曾进口日制大正11年式,部分用于抗战初期。
1931年9月30日讯:国民政府颁《保护日侨令》,略谓日军入侵沈阳,政府已向日政府抗议,着“各师旅饬属严密注意保护日侨,并切实劝谕人民,务守秩序,听政府为正当之解决”。
1931年9月30日讯:国民政府颁布维持全国秩序令,略谓“近今国难方殷,时机日迫,政府当负其全责”。巩固国基,必须保持政府威信,“嗣后国内如有违反革命纪律,或扰乱秩序者,政府当本其职守以制止之”。
1931年9月30日讯:国民政府任命陈铭枢为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兼代淞沪警备司令。
1931年9月30日《申报》广告:国难来了,民众们起来抵抗。请用唯一国货,热心牌热水瓶,必能增加你们的爱国的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