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23日讯:香港各界集会悼念东北受难同胞,与会者袖缠黑纱,团体下半旗志哀。
1931年9月23日讯:吉鸿昌被蒋介石所迫离沪赴欧美各国考察。吉临行表示,因九一八事变发生,不忍去国远游,但“各友人以一切齐备,仍促前往,余遂不能不含泪登舟”。
1931年9月23日讯:日内阁会议,外交、陆军两相就对满蒙策略问题争论激烈。外相币原认为陆军如欲吞并东三省,无异吞一炸弹,将陷德国覆辙。会议决定,对东北三省以外交保障占领。
1931年9月23日讯:驻重庆日领事清野长太郎增调日舰一艘开重庆,欲以武力镇压该市人民反日运动,并致函威胁刘湘,若反日过激,与军舰发生冲突,概不负责。刘湘除电请国民党中央交涉外,劝人民力持镇静。
1931年9月23日讯:张继、李石曾、万福麟、鲍文樾由北平飞抵南京见蒋介石,商议对日入侵问题。蒋说:你们回去告诉汉卿(即张学良),现在他一切要听我们决定,万不可自作主张,千万要忍辱负重,顾及大局。同日,蔡元培、张继与陈铭枢离京去沪转轮往广州,与粤方会商联合对日问题。
1931年9月23日讯:四川省府主席刘文辉、四川省善后督办刘湘联名通电呼吁“破除畛域,泯释猜嫌,戮力同心,共御强寇”,并表示愿督率川军“荷戈前驱,共赴国难”。
1931年9月23日讯:南京卫戍司令部队宪兵教练所日本教官加藤、工兵团教官时目、警卫第二师教官本达等15人解雇,是日离京回国。
1931年9月23日讯:南京党、政、军、学、农、工、商、妇各界10万余人举行反日救国大会,通电呼吁团结一致,平息内争,抗日救国。并决定组织救国义勇队,为政府后盾;请中央将卖国媚日的外交部长王正廷撤职严办;请中央恢复民众运动,以振民心;请蒋介石集中全国兵力对日宣战。
1931年9月23日讯: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电蒋介石、张学良,略谓日本“无端称兵,侵我辽沈,此而可忍,则亡国灭种,即在眉睫”,除请政府对日严重抗议外,全国上下应团结一致,共同御外。表示“虎城分属军人,职司卫国,枕戈待命”。
1931年9月23日讯:国民党河北、北平、天津、平绥路、北宁路五党部联衔电请国民党中央强硬对日,电请粤方息兵共救危亡,并致电全国军人积极备战。
1931年9月23日讯:上海市教育界救国联合会于昨日通电全国共御外侮,加紧学生军事训练,厉行对日经济绝交。
1931年9月23日讯:张学良电东省特区长官公署和护路军司令部,如日军向哈尔滨推进,“向我军施行压迫动作,该部应即避免冲突,暂向安全地带退避,以期保全”。
1931年9月23日讯:日军舰两艘,在烟台登陆,据各要隘,刘珍年部无抵抗后退。
1931年9月23日讯:张学良通电宣布,沈阳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及辽宁省政府均被日军占领,不能再行使职权,现将该两机构暂移设锦州办公,由张作相代理边防司令长官,米春霖代理省府主席。28日,米春霖偕同在平省府委员离平赴锦州组织临时省署。
1931年9月23日讯:据来津难民言,日军占领沈阳,我军始终未抵抗,死伤甚多。日人为淆惑世界观听计,特伪造证据,将南满路柳河小桥炸毁,移在沈阳毙华兵尸首多具于桥旁,摄照肇由我开证据。且该桥平日有日兵岗楼,警备森严,此项伪造证据,适自暴诡谋,旋即另修便道通车。
1931年9月23日讯:外交部接国联理事会紧急通知,内称为解决满洲问题,务请中日政府避免一切足以使事变扩大或足以妨碍和平解决之行为,由中日代表会商切实办法使两国立即撤兵,希两国政府能答应此提议。同日,王正廷电复国联,对国联提议表示满意,重申中国一切听命于国联,已严令中国军 …
#参战装备#辽造14年式77毫米野炮(上):东三省兵工厂聘请奥国技术顾问哈德曼协助,于民国11(1922)年仿造奥匈百禄Feldkanone M.18型83.5毫米野炮,为节省重量,口径改为77毫米,战斗全重从M.18型1478公斤降到1350公斤,采用30倍径,射角为-8度-45度,最大射程11000米,为1920年代中国射程最远的野炮。
1931年9月23日讯:外交部向日政府提第三次严重抗议,要求立即撤退日军,将占领各地完全交还。
1931年9月23日讯:国联理事会召开秘密会议讨论满洲问题。中国首席代表施肇基力主由英、法、意、德等列强派遣外交委员团前往满洲实地调查,日本代表芳泽极力反对第三国干涉。
1931年9月23日讯:日内瓦,中国代表施肇基详述日军伎略经过,芳泽竭力请求国联缓议已失败。英代表认为涉及凯洛公约,应将讨论经过通知美政府。理事会决授权主席向两国发紧急通知,要求日军撤回原防,派遣委员赴满调查。
1931年9月23日讯:国民政府就九一八事变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略谓日军入侵东北,关系我国存亡,“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全国同胞应团结一致,信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