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13日讯:#工业内迁#,8月国民政府组织迁移监督委员会后,上海工业家带动了各战区工厂相继内迁。据1937年9月国民政府实业部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工矿企业共3935家,其中上海1279家,占32.5%。整个内迁工作,从1937年8月一直持续到1940年。
#血战嘉善# 1937年11月13日,子夜,128师连夜再度改变阵地,在12日阵地之后方和两侧构筑新工事,并在原阵地以稻草人迷惑敌人。伤亡惨重的128师士兵,仍然咬牙坚持,准备迎接第二天晨哓日军主力的再度猛攻。
1937年11月13日:东京,读卖新闻刊登松井大将谈话,反英情绪见乎言辞
1937年11月13日:吊郑将军
1937年11月13日讯:日军命令第108师团一部确保临清,主力守备高邑、邢台间地区;第14师团守备邯郸、安阳、大名间地区。 平汉路战线趋于稳定。
1937年11月13日讯:是夜,52军第2师一部袭扰磁县城北飞机场、先禄车站、漳河铁桥等处。
1937年11月13日:浦东敌军宣布戒严
1937年11月13日:上海,大批西贡米被日军没收
[抗战人物录] 曹福林,河北景州人,1894年出生,1912年入北洋军陆建章部,抗战任55军军长兼29师师长,死战临邑,禹城,韩复渠死后率部转战山东、河北、湖北等地,参加历次重大战役,其部下郑万良枣宜会战弃总部不顾,致张自忠战死,被其于41年枪决于刘汝明处,后退台,退出现役,1964年病逝。
1937年11月13日,蒋介石日记: 抗战最后地区与基本战线,将在粤汉、平汉两铁路以西。
1937年11月13日:沈钧儒郭沫若等发起扩大抚慰将士运动
1937年11月13日讯:我29师85旅及87旅乘拂晓薄雾向临邑以北地区反击,与数倍于己的日军展开白刃格斗,后退至城东掩护守城部队。中午,临邑城墙多处被日军炮火轰塌。日军坦克在前冲击,步兵紧随其后,由缺口突入城中。双方展开巷战。守军因伤亡过重,从东关撤出。临邑遂失。29师师长曹福林。
1937年11月13日:时评,上海的租界问题
1937年11月13日:上海,各粮食团体竭力维持民食
1937年11月13日:上海,南市难民在凄风苦雨中饥寒交迫。法租界已开启一角铁门运送粮食
1937年11月13日讯:济阳城陷,日寇以主力攻击20师,另以一个大队附战车十几辆由惠民迂回到黄河沿岸,在济阳城关北小村包围了韩复榘及其指挥所。激战1日,韩的卫队为掩护韩撤退几乎全部牺牲,团长贾本甲腿断致残,卫队长牛耕林阵亡,韩突围过河,骑摩托车跑回济南,仅剩卫士一人。
1937年11月13日:汪精卫论文:寻求与国与团结民众(第二部分)
1937年11月13日:汕头消息,敌舰驶进广粤,敌水兵乘小轮企图登陆,见我守备严密,旋即离去
1937年11月13日:申报广告
直播评论:淞沪会战是抗战中投入部队最多(前后共约73个师),战斗最为惨烈悲壮的一仗。这次会战可说政略意义大过军事,它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梦想,表现中国抗战的决心,同时也给了愤懑的国人以清醒的认识:战争打的是国家实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要抗敌御侮必须冷静而实事求是地从长计议
1937年11月13日:专论,保持爱护民族的伟大精神
1937年11月13日:九国公约会议二次邀请日参加,被拒绝。日坚持中日直接谈判,态度傲慢蔑视公理,无异予列强以掴击(打脸)
1937年11月13日:东京消息,日本军事当局已草拟军令,设置大本营,预定日内即可实行
1937年11月13日讯: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指出:八路军的任务是进一步发挥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军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并发动群众,扩大自己,多打小胜仗,用以影响全国,促成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改造,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的新局面。
1937年11月13日:英报对德国调解中日战争表示怀疑
1937年11月13日:上海,三度死里逃生,难民述西南乡惨状,沪闵路沿线尸体横陈
1937年11月13日讯:日军第11师团在南翔、第18师团在刘行、第101师团在嘉定与我掩护撤退的部队发生激战,日军第6师团北进至安亭镇,第18师团及国崎支队进至平望及嘉善附近,第114师团正在金山集结;日军第16师团及重藤支队进至徐市镇、支塘镇一带。
1937年11月13日讯:奉命北进的第20师第59旅进抵商河,第81师也北进至钟店子附近,两部与日军发生接触,第488团在清凉店与日军激战。韩复渠亦亲自带领护卫营过黄河指挥,在济阳城关北一个小村指挥作战。
1937年11月13日讯,经八路军总部批准,聂荣臻发布了成立四个军分区的命令: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邓华;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尔陆;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平(后陈漫远为司令员);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政委刘道生。
1937年11月13日:申报:风雨凄其,上海全市昨沦陷,尚有军警作最后牺牲
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沪淞会战结束,中国参战兵力60万人,伤亡16万。
1937年11月13日:张发奎:我于13日到了嘉善,当我在弹雨之下视察阵地时,得知保存工事图表之人员与掌管掩体钥匙的乡保甲长均已逃避,部队无法进入既设工事,当时仅有一师装备窳败的兵力。占领了约三十公里之正面,在暴露的土堆上构筑临时野战掩体,与当面第十六师团和近卫旅团之一部优势装备之敌抗衡
1937年11月13日:字林西报著论慰勉我上海同胞,成败尚有待诸将来,因痛苦而益求自新,屠杀破坏不能损我民族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