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16日讯:敌与我在山西析口激战,我忻口阵地依然屹立不动
1937年10月16日讯:日军攻陷包头
10月16日讯:日军主力集中在山西方面,无暇顾及津浦线,蒋介石电令冯玉祥、韩复渠以主力攻德州,并进击沧州,以牵制西线之敌。冯乃指挥展书堂等部自徒骇河一线向北反击。
[抗战人物录] 李振西,甘肃定西县李家堡人,1906年出生,杨虎城卫队营营长,抗日战争任38军教导团团长,忻口会战后退守中条山4年,任177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后的38军军长,归胡宗南辖制,50年在茂县被围后投诚,但后又被镇反波及而被捕,75年被特赦,79年逝世。
1937年10月16日讯:今日凌晨,独立5旅长郑廷珍在争夺山西忻口南怀化高地,观察敌情时,遭日军机枪射击殉国,时年43岁
[抗战人物录] 刘家麒,1894年出生,湖北武昌人,与郝梦龄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期就读,遂与郝始终同荣辱、共进退。抗战爆发,任54师师长,忻口会战前过家门而不入,16日,与郝梦龄将军同赴前线,遭袭,遂殉国,为抗战殉国武汉籍之最高将领。灵柩归故里,4000余人迎接英灵。 其后人现仍居于将军故居。
[抗战人物录] 郝梦龄,河北藁城县庄合村人,1898年2月28日生,世家务农,入奉军魏益三部,后归冯玉祥,中原大战后任第九军军长,拟解甲归田,突遇77事变,遂返军旅,忻口血战,15日夜奉令率7旅之众正面突袭,16日进至前沿200米处,遭敌机枪与掷弹筒袭击负重伤,终不治,弥留之际,仍力呼所部杀敌报国。
1937年10月16日,淞沪:蕴藻浜及大场镇地区的战斗,蕴藻浜失陷后,大场便成了第一线阵地。由于大场形势关系全局,第3战区急令新到之廖磊第21集团军向该方面增援,将蕴藻浜南岸地区划归中央作战军负责。为恢复蕴藻浜南岸阵地,战区决定对敌实施反击。
[抗战人物录] 郑庭珍,河南柘城县北郑楼村人,1893年3月5日生,独立第5旅旅长,冯玉祥旧部,忻口会战配属第9军,经河南老家往山西时,在柳河车站与亲人见面,伏地磕头拜别老母,誓意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不败鬼子誓不还。10月16日在前沿作战,遭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当场英勇牺牲,壮烈殉国。
10月16日讯:娘子关前,李振西部在关沟与敌血战,阎锡山亦限令黄绍竑和第3军军长曾万钟于16日消灭旧关附近日军。得到增援的教导团恢复旧关阵地,在关沟歼灭日军大队长以下千余人,但血战三日撤出阵地的教导团亦仅余二三百人。
1937年10月16日讯:今日凌晨,9军长郝梦龄和54师长刘家麒在山西忻口南怀化率部追敌,距敌不过200米,在通过一段隘路时,遭机枪与掷弹筒袭击,身中数弹,待士兵将二将军救出时,均已牺牲,郝梦龄时年45岁,刘家麒43岁
1937年10月16日,忻口会战,截至拂晓时,双方都伤亡了数千人,第5旅旅长邓廷珍也中弹牺牲。由于日军装备占优势,顽抗强硬,中国军队除了对南怀化以南的日军基本肃清外,收复南怀化阵地的这个主要意图却未能实现。
1937年10月16日,忻口会战,凌晨2时,在忻口正面向南怀化反击的5个旅开始攻击,广大官兵英勇战斗。但由于阵地狭窄、地形复杂,地形又暗,战斗难以扩大。双方基本上处于错综交叉的混战当中,伤亡都十分惨重。在前沿指挥的第9军军长郝梦龄和第54师师长刘家麒先后中弹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