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直播

让我们与抗战中的国人一起经历每一个日日夜夜,感受他们曾经的屈辱与绝望,感受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0%

1937年09月13日

  • 淞沪之战分析:防御作战不如进攻作战那样易于取得成效,主要原因在于此种方式的作战,较难获得支配战争进程的主动权。在淞沪战场上,作为防御的一方,中国军队只能通过较长时间的艰苦抗击,逐步消耗对方的力量,改变战局,来争夺作战的主动权;

  • 1937年9月13日讯:上海方面,南塘口阵地日军配备“37”平射炮,专门对我轻重机枪阵地平射,轻重机枪损毁严重。第14师的山炮营仅有8门山炮,口径小,射程短,无法有效支援阵地战斗。

  • 1937年9月13日讯:上海方面,南塘口阵地战壕无法挖深,浮于地层表面,敌军进攻时,先用炮火瞄准阵地目标轰击1—2小时,官兵多数被弹片炸伤。不少缺乏经验的下级军官和士兵,一遇炮击,即跑出战壕,躲进附近的竹林,或到小山包后面隐蔽,敌军随之将部分火力对准竹林和小山包射击,部队伤亡很大。

  • 1937年9月13日讯:王仁斋率抗联1军3师在辽宁沈阳东陵附近,活捉伪辽宁省公署土木厅日人高级官员。图为王仁斋,看起来更像个学生

  • 9月13日讯:日军第14师团之第59联队第2大队派出7个侦察组,徒涉永定河,侦察对面阵地,发现我军第53军部队很少,并听到汽车西去的声音,判定该军已擅自撤离。第53军军长为万福麟,东北军旧部。

  • 1937年9月13日讯:镇守上海南塘口阵地的第18军第42旅代旅长郭汝瑰在日军炮火中写给师长的遗书“我8000健儿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若阵地失守,我就战死疆场,身膏野草。他日抗战胜利之时,你为世界名将,乘船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 1937年9月13日,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及北大胡适、清华顾毓琇、南开何廉,外加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湖南大学校长皮宗石、湖南省教育厅长朱经农等为委员。教育部部长王世杰为主任委员,教育部次长周炳琳为主任秘书(由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代理)

  • 1937年9月13日,平绥东段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未经战斗、不费一枪一弹便占领晋北重镇大同。

  • 1937年9月13日讯:上海方面,南塘口战役中日军与我拉锯战。充当预备队的第84团第1营营长宋一中,带了一个营反冲锋,被日军打了下来。团长郭汝瑰命令将宋一中捆绑起来枪决。宋一中不甘心这么去死,哀求给他一个为国捐躯的机会。获准后,宋一中身先士卒,带部队再次冲杀上去,把阵地夺了回来。

  • 1937年9月13日:坚守孤军突出的南塘口阵地的第18军第42旅代旅长郭汝瑰少将,在日军轰炸中笑着对手下的参谋们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有这么多日本人给我放炮祝寿,自感洪福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