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27日,深夜,至此宋哲元再无路可退。宋与29军的将领一致表示,决心固守北平,誓与城垣共存亡。随后,宋向全国各界发表了自卫守土通电,称“国家存亡,千钧一发”。
1937年7月27日,蒋介石日记:“一,万一北平被陷,则战与和以及不战不和(应战)与一面交涉、一面抗战之国策,须郑重,考虑。二,对民众内部之态度,预备应战与决战之责任愿由一身负之。三,国策审议会与国防会议之召集期。”
1937年7月27日,周恩来飞抵西安,同蒋鼎文会谈。针对蒋所说蒋介石催促红军迅速出动抗日的意见,周回应“这没有问题”,但要对方立即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27日,蒋介石致电宋哲元:“请兄静镇谨守,稳打三日,则倭氛受挫,我军乃易为力。务望严令各部,加深壕沟,固守勿退。中央必星夜兼程,全力增援也。”
1937年7月27日,日军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命令:“中国驻屯军除现有任务外,应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安定平津地区各重要地方。”接着又下达派遣第5、第6、第10师团等前往华北的命令。
1937年7月27日,中午,香月清司下令向中国军队发起总攻。日军随即向宋哲元下达了最后通牒,要他撤出华北的军队。
1937年7月27日,日参谋总长和陆军大臣于今晨协商后决心动员国内3个师团,并对第20师团和其他部队进行第二次动员。8时40分,日本内阁在首相官邸召开紧急会议,同意陆军实行动员。9时30分,陆相杉山元上奏天皇批准,于11时50分下令动员。
1937年7月27日,面对日军的通牒和挑衅,张自忠以日军欺人太甚,由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转为主张在北平地区与日军一战。赵登禹在事变中向惟张的马首是瞻,也由无成见转为主战。至此,二十九军师一级主官的态度首次取得一致。
快讯:日军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命令:“中国驻屯军除现有任务外,应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安定平津地区各重要地方。”
27日快讯:日本陆军第二次紧急动员,计划在10天至两周内完成,并决定从8月1日开始输送国内部队至大陆。动员的人数约20.9万人,配马5.4万匹。第5、第6和第10师团增援华北。预定将第11师团派往青岛,第3师团派往上海。
三、令孙连仲部第26路军即向永定河地区前进。该路军之行动此后归宋主任哲元指挥。所遗保定、任丘、河间、献县防地,已令万福麟第53军接防(当日上午11时30分河间、献县另令曾万钟部接防)。四、令万福麟部第53军即推进于保定、任丘之线,接26路军防地,在该线上构筑阵地。
1937年7月27日,8:30,蒋介石决定华北地区防御战的计划:一我军应仍照原定计划在沧保、沧石二线上集中构成阵地,期在此线上与敌作整齐之战斗。二中央军以援助平津、期与敌在永定河地区作战之目的,先以主力集结于沧州、保定之线。第29军应固守北平、卢沟桥、长辛店、涿县之线,与保定方面保持确切连络。
1937年7月27日,昨晚10点左右广安门附近战斗逐渐停止下来,今凌晨2时,已入城的日军按照第29军指定的路线到达东交民巷日本公使馆,未入城的日军退到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