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直播

让我们与抗战中的国人一起经历每一个日日夜夜,感受他们曾经的屈辱与绝望,感受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0%

1937年07月08日

  • 1937年7月8日讯:29军副军长秦德纯:“保卫领土是军人天职,对外战争是我军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 @鬯枫

  • 1937年7月8日快讯:1937年7月初,周恩来应蒋介石之邀从延安出发,赴庐山会商抗日事宜。与博古、林伯渠于7月7日晚飞到上海,于今日至庐山面见蒋介石。

  • 1937年7月8日讯:胡适正往参加庐山谈话会途中 ,眼见抗日全国民众抗日情绪高涨,意识到自己一直存有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中日问题的想法很难被接受了。

  • 1937年7月8日快讯:北平城门未关,去天津、保定、张家口的火车照常通行。粮食、蔬菜、煤炭等物价并未波动。一切市政依然运转正常。百姓们和官员皆认为此冲突乃局部冲突,不至引发大战。

  • 1937年7月8日快讯:西安事变之主要人物杨虎城已得知七七事变消息热望回国抗战,他自我埋怨“为啥你还出国?前后只差7天。7天,你就把战事等上了。7天,你就可以请缨带兵到卢沟桥畔了,7天,你就可以表明谁是真心抗日,谁是软骨头了。迟钝,可怕的迟钝!”

  • 1937年7月8日快讯:据悉,蒋介石已向二十九军军下了决战的电令“守土应具决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精神应付;至谈判,成须防其奸狡之惯技,务其不丧丝毫主权为原则。”,“决死决战之决心”的3个“决”字精神,显示了抗战之决绝不二。

  • 1937年7月8日快讯:29军37师110旅219团三营营长金振中直接指挥十连官兵如猛虎下山,先驱逐瓦窑车站之敌,他们高喊着“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杀向敌群,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夺回了车站。

  • 1937年7月8日快讯:中华民国外交部于当日下午6时30分向日本使馆提出抗议,并保留一切合法要求;

  • 1937年7月8日快讯:29军37师110旅219团团长吉星文正组织敢死队,坚守卢沟桥。在他的号召下,官兵抗日情绪十分高涨。吉星文亲自挑选出150名精干人员,敢死队每人带步枪1支,手榴弹两枚,大刀1把,准备出击。

  • 1937年7月8日中央社电:芦沟桥演习之日兵一中队、约六百余人、于七日晚十二时许、突向二十九军驻芦步兵射击、双方遂即开始接触、至八日晨四时许始停止、双方互有死伤、芦沟桥车站暨附近所有煤厂、俱被日军占领、宛平县城亦被日军包围、刻二十九军驻芦部队、仍在永定河与彼方对峙中。

  • 1937年7月8日:日本关东军得到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后,于今晨召开了会议,认为“乘此时机应对冀察给予一击”,即向日军参谋本部报告:“鉴于华北形势,已以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主力及航空兵一部作好立即出动的准备”,同时派参谋进关与“中国驻屯军”联系,陈述强硬意见。

  • 1937年7月8日快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电报蒋介石:“敬恳严令二十九军奋勇抵抗,并本三中全会御亡抗战之旨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 1937年7月8日下午4时,第29军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向何应钦电报了卢沟桥事变情况,并表示态度说:“刻下彼方要求须我军撤出卢沟桥城外,方免事态扩大。但我方以国家领土主权所关,未便轻易放弃,现仍在对峙中;倘对方一再压迫,为正当防卫计,不得不与竭力周旋。”

  • 1937年7月8日讯: 29军37师110旅旅长何基沣:“挥师血战,死守宛平。中国人不是好欺侮的!中国的军队也不是好惹的!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让人践踏!”

  • 1937年7月8日专电:日军向芦沟桥宛平县城、自今晨五时半起、开炮百余发、芦沟桥被炮炸断、我军死伤五十余名、七时三刻、日方因与我方谈判和平解决办法、入休战状态、要求我驻芦沟桥军队撤退、我方严拒。

  • 1937年7月8日专电:日军昨夜向宛平县城及芦沟桥开炮轰击、嗣经双方派员调查交涉、迄傍午尚未解决、今晨九时后、炮声停止、枪声仍连续未断、

  • 1937年7月8日讯: 29军37师师长冯治安:“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寸土都不许退,可采取武力自卫及断然处置。国家存亡在此一举,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

  • 8日交战的日军主力为日本“中国驻屯军”,据日方数字在5700余人,其下辖两个联队及一个炮兵联队,此外,还包括直属战斗队、骑兵队、工兵队等。而日军的一个标准联队大约3800人,辖一个指挥部,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一个通信中队,一个运输队。因此,据当时《申报》的调查,其兵力达1.4万人。

  • 1937年7月8日讯:7月7日晚11时43分,在宛平附近演习之日军声称士兵走失,要求进入我宛平城搜查。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已违背国际公法,至于进城搜查,实乃无理要求。我宛平守军断然予以拒绝,后双方开始激烈交火,双方死伤情况未明。

  • 朝日新闻1937年7月8日快讯:特派员常安:“驱车赶往距北平城外西南11英里日支两国军队交火的芦沟桥过程中,距离越近,枪炮声就越发激烈地传到耳朵里。行进约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到达了平汉线的陆… 网页链接 (使用新浪长微博工具发布 网页链接)

  • 1937年7月8日讯:张澜得知卢沟桥事变消息,向《新民报》投寄了气势雄浑的诗作,云:华北鲸吞谋久蓄,亚东狮吼睡初醒。 寇来便合迎头击,直捣黄龙痛饮倾。“塘沽”“何梅”两协定,丧权忍辱祸遗今。 此时抗战须先决,万骑平郊寇已深。雄才救国经尝胆,童子为殇愿执戈。民族复兴堪自信,终须还我旧山河。

  • 1937年7月8日讯:《大公报》消息法院判定沈钧儒等7人“危害民国”,但证据尚未调查完备,尚有继续羁押之必要,依刑事诉讼法规定,将该被告羁押期间自本年7月5日起延长两月。今日,宋庆龄与“七君子”一道,提出“羁押为时已久,请求迅予审判”,若无罪,应予释放,以利抗日。

  • 1937年7月8日快讯:正在重庆召开的川康军整军会议上,与会将领同仇敌忾,纷纷高吼:“我们愿率所部,参加对日作战!” ,整军会议重要目的是削弱川军势力,受到川军抵制。在宛平事变消息传来后,各方迅速达成一致。主持会议的何应钦已蒙蒋介石电招回南京主持军事会议。

  • 1937年7月8日快讯:蒋介石致电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 1937年7月8日快讯:中国共产党新华社通电:《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 1937年7月8日快讯:早上在牯岭召开会议的中国军政最高统帅蒋介石,已经接到报告宛平事变经过。蒋介石表情惊讶,陷入沉思,表现出焦虑、矛盾、痛苦、犹豫之神情。

  • 1937年7月8日快讯:庐山暑期军官训练团今早的升旗仪式上,陈诚宣告诸学员:“7月7日晚日军已借口向我卢沟桥发动军事进攻,我守军寸土不让,战斗激烈,我辈军人,只有马革裹尸,为国牺牲,来保卫祖国。”

  • 1937年7月8日快讯:据可靠消息,华北驻屯之日军昨夜与国民革命军第29军在宛平城外发生交火,二十九军军部未证实此消息。

  • 1937年7月8日#凌晨3点20开始的枪声,一直持续至7点50分左右才停下来。秦德纯曾叮嘱吉星文团长:日军未射击前,我方不先射击,待他们射击而接近我最有效射程距离内,以“快放”、“齐放”猛烈射击。交战之初,日军伤亡颇重。

  • 1937年7月8日#今井武夫:目睹这一幕,我已预感到这个命令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电话那一头的一木清直似乎也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又不放心地叮问一句:“是可以开枪吗?”接着又慎重地说:“既是这样,事关重大,请对一下时间吧!”上午4时23分。”这个时间就这样定格在历史上。

  • 1937年7月8日#大队长一木清直从前线打来电话,特地要求联队长牟田口廉亲自接电话。牟田口廉也斩钉截铁地说:“被敌攻击,当然还击!”然后“他避开话筒,独自嘀咕着:‘受敌攻击,不知所措,还等指示,天下哪有这样的军人?’

  • 1937年7月8日#(日军)至距离约百米时,竟发炮鸣枪,冲锋前进,于是事件之冲突,遂即开始。”当日军向城内开枪时,中方起初还以为仍是演习,“及见其愈迫愈近,有意挑衅,始知系抢夺县城,当即起而应付,为正当防卫计,予以还击”。见遭到抵抗,日军用小钢炮和小过山炮轰击,以掩护步兵前进。

  • 1937年7月8日#吉星文当即回答:“请长官放心,吾团全体官兵已经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誓与宛平城共存亡,卢沟桥不是吾人坟墓就是敌人坟墓。”

  • 1937年7月8日#秦德纯当即向守卫卢沟桥的219团团长吉星文指示:“保卫领土是军人天职,对外战争是我军人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

  • 1937年7月8日#凌晨3点30分,秦德纯又接到电话,电话是团长吉星文打来的,他报告:“约有日军步兵一营,附山炮四门及枪关枪一连,正由丰台向卢沟桥前进。我方已将城防布置妥当。”大约10分钟前,一直密切关注对方动态的中国士兵突然发现,日军散开成为散兵线,以宛平县城为目标,向西急进。

  • 1937年7月8日#凌晨2点,电话再一次响起。秦德纯得知日方对他的答复不满意,强要派队进城检查,否则就包围宛平。所以闻听此讯后的秦德纯连忙电话联系冯治安师长和吉星文团长,要他们严密戒备,做好应战准备。正在保定的冯治安师长,马上起程赶回北平。

  • 1937年7月8日#今井武夫:凌晨1点左右,我跑到隔壁的联队本部,看到,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以及主要军官们,个个身穿整齐军装,围在办公室中央的一张长方形桌子旁。

  • 1937年7月8日#松井太久郎要求进入宛平搜查,遭到断然拒绝,协商后决定第一步先由中日两方面派员同往宛平城调查,等调查情况明了后再商谈处理办法。中日双方各出三人,分乘两辆车驶向宛平城方向。这时王冷斋得到报告:驻丰台日军一大队约500多人并炮6门,由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向卢沟桥出发,事态严重。

  • 1937年7月8日#放下电话,秦德纯又立即打电话找宛平县长王冷斋交代。王冷斋立即离开南长街的家,奉命来到日本特务机关部松井太久郎那里交涉。在此之前,他令宛平城里驻军营长金振中查询此事,还让警察各处搜索,也没有发现所谓失踪士兵。